第49頁(第1/2 頁)
,他們最擔憂的是害怕波蘭退出華沙條約。
當時確有人
24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想這樣做。但哥穆爾卡的願望是加強社會主義體系。他向蘇方表示,同蘇聯相比,華沙條約更符合波蘭的利益,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相比,波蘭更關心華沙條約的鞏固。哥穆爾卡還說:&ldo;波蘭需要蘇聯的友誼,甚於蘇聯需要波蘭的友誼。&rdo;
這之後赫魯雪夫等人的一切疑慮才煙消雲散,他們決定在波黨政治局的組成問題上讓步。
翌日凌晨蘇共代表團離華沙回國,雙方發表了一個簡短的公報:波蘭統一工人黨代表團將於近期內前往莫斯科,與蘇共中央繼續會談。
10月20日,八中全會復會。
首先由薩瓦茨基介紹同蘇共代表團談判經過。接著由哥穆爾卡發表綱領性的講話。他的這次歷史性講話是透過電臺直接向全國轉播的。波蘭人民以極大的興趣聆聽他的講話。
哥穆爾卡以驚人的自我剋制和不帶任何個人恩怨發言,冷靜地分析了蘇聯模式在波蘭推行的弊端。他讚揚六年計劃在國家工業化方面的成就。但他認為,國民經濟的增長靠的是粗放的辦法,即擴大就業,加班加點,而勞動生產率卻下降了。他指出,花了巨額資金建設起來的新工廠沒有充分發揮生產能力,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機器裝置迄今根本未被利用。出現了流通的貨幣過多而商品供應不足的危險現象。這種錯誤政策,使全國人民首先是工人階級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關於農業問題,他特別反對忽視農業,尤其是私人經營的農業。
他反對強制性的農業合作化政策。
他指出:&ldo;從1949年開始,也就是在過去六年中,黨發動了爭取農業集體化運動。在這個時期裡成立了大約1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參加的農戶大約佔6%。
……在我國的情況下,正如每一個沒有多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41
餘的土地可供利用的國家的情況一樣,農村政策的特點應該是不斷努力加緊農業生產。要使波蘭能夠靠本國的資源來養活本國的人民,只有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增加每一公頃土地的農業產量。&ldo;
1他指出,國營農場和農業生產合作社,儘管有國家補助,但他們的經濟效益還不如個體農業。
哥穆爾卡批評了蘇聯模式的其他弊病(官僚主義、個人崇拜和破壞法制等)及其惡果,提出了調整工業結構、改善企業管理、下放管理許可權和企業自治、成立工人委員會、按價值規律辦事實行超產獎勵等建議。
在談到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波蘇)關係時,哥穆爾卡說,各國可根據自己的國情走不同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社會主義國家間的相互關係應建立在相互信任、權利平等和互相援助的原則之上。
圍繞著哥穆爾卡的講話,全會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全會對主管公安工作的貝爾曼和主管經濟工作的明茲再次進行了批評。
10月21日,八中全會根據哥穆爾卡的講話,透過了《關於黨在目前的政治和經濟任務的決議》,決議明確指出,黨的主要任務是有計劃地改善城鄉勞動人民的生活條件,實行深刻的社會主義民主化。
八中全會採取差額和秘密選舉的方式選舉了新的政治局和書記處。新的政治局由9人組成。羅科索夫斯基在選舉中落選。他是蘇聯控制波蘭的象徵,他的落選和哥穆爾卡當選
1《關于波蘭目前局勢》,第4~4頁。
4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為第一書記,意味著納託林派和蘇聯干涉的失敗。
八中全會確定了新的政治路線,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