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1944年1月,波蘭統一工人黨在貝魯特主持下舉行二屆三中全會,透過了《關於充分尊重黨內生活的列寧主義原則和集體領導原則,克服黨和國家機關中的官僚主義錯誤的決議》。
全會揭露和批評了破壞社會主義法紀的現象,決定解散公安部,成立公安事務委員會。全會解除了原
63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公安部部長拉德凱維奇政治局委員的職務,把原公安部副部長羅姆科夫斯基和原公安部第10廳廳長費京開除出黨。
1944年12月,哥穆爾卡獲得自由。
許多無辜被捕人員陸續被釋放。
到1946年4月,官方宣佈已釋放了近3萬人。
1946年2月14~24日在莫斯科召開的蘇聯共產黨第20次代表大會給波蘭的政治生活以強大的衝擊。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尼。赫魯雪夫所作的《關於克服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揭露了史達林的嚴重錯誤,在以貝魯特為首的波蘭統一工人黨代表團和波蘭社會中引起了強烈的震動。
1946年2月19日,蘇聯共產黨、波蘭統一工人黨和義大利共產黨、芬蘭共產黨、保加利亞共產黨五黨發表通告,宣佈1938年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關於解散波蘭共產黨的決定是完全沒有根據的,因而恢復波蘭共產黨的名譽。
1946年3月12日,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第一書記貝魯特因肺炎和心肌梗塞,病逝於莫斯科。
貝魯特的逝世,加劇了黨內思想的混亂和新的派別鬥爭。
3月月20日,波蘭統一工人黨舉行二屆六中全會,選舉新的黨中央第一書記。當時有三個候選人:一個是薩姆布羅夫斯基,另一個是諾瓦克,第三個是奧哈布。以薩姆布羅夫斯基為首的&ldo;普瓦夫派&rdo;和以諾瓦克為首的&ldo;納託林派&rdo;
1正在進
1普瓦夫派以該派的集合地點華沙普瓦夫大街的一座大樓而得名,該派主張改革。
納託林派以該派在華沙郊區納託林的集合地點而得名,該派反對改革,被稱為&ldo;史達林分子&rdo;。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31
行爭奪權力的鬥爭。全會以妥協的方式選舉奧哈布為黨中央第一書記。
1946年4月17日,九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告解散。
東歐共產黨獲得了較大的自由。
4月6日,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政治局鑑於貝爾曼在負責公安機關工作中的嚴重錯誤,解除了他在黨和政府工作中的一切職務。
蘇共20大加速了波蘭社會矛盾的發展。
黨內外群眾要求恢復哥穆爾卡名譽和職務的呼聲很高。
1946年春夏,波蘭的政治氣氛漸趨緊張。群眾集會越來越多。各種報刊雨後春筍般地面世。人們在思考、討論、爭辯,抨擊時政,討論改革。
在民主化的程序中,走在前面的是作家、大學生和知識分子。
反共、反社會主義分子利用人民的不滿情緒,蠢蠢欲動。西方國家的宣傳機器也開足馬力,大肆詆毀人民波蘭。就在這樣複雜而混亂的形勢下發生了不幸的波茲南事件。
1946年6月,對波蘭來說,是一個&ldo;灼熱的夏天&rdo;。波蘭的政治氣溫驟然上升,達到了爆炸的程度。
6月28日晨,波茲南採蓋爾斯基工廠的1萬多職工因領導沒有調整不合理的勞動定額和發放加班工資而舉行抗議遊行示威。遊行隊伍向古城廣場進發,其他工廠的工人和市民也自動加入遊行隊伍。這時候,一年一度的國際博覽會正在波茲南舉行。
城市顯得特別熱鬧。
9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