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第2/3 頁)
萬人中有70名大學生。
波蘭1984年人均住房面積16平方米。解放前有文盲23萬,60年代掃除了文盲,實行了八年義務教育制。
1984年有高等學校92所,解放初只有46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近10萬,每萬人中平均有大學生120名。
匈牙利人均住房面積14平方米,每12人中有一輛小汽車。60年代實行了八年義務教育制。全國共有48所高等學校,每萬人中平均有大學生93名。
捷克斯洛伐克每百戶中有小轎車41輛,人均住房面積16平方米。
解放後消滅了文盲,義務教育制從9年延續到10年。全國有36所高等學校,每萬人中平均有大學生109名。
南斯拉夫人均住房面積187平方米,34%家庭有小轎b車。解放前人口中有44%是文盲,解放後消滅了文盲,高等學校從解放初的33所增加到1984年的340所。
1984年每萬人中平均有大學生147名。
第二節 東歐各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問題和錯誤
東歐國家由於教條主義地襲用社會主義發展的蘇聯模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46
式,不顧國情,採取片面發展重工業和高速度、高積累、高投資的工業化方針,出現了許多問題和錯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產業結構不合理和經濟效益低下。
b東歐國家由於受異族統治和封建殘餘的存在,工業發展先天不足。國家資源和勞動力有限。在實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時,貪大求全,造成資金的嚴重不足,只得靠犧牲輕工業和農業以求得發展,因而造成了產業結構的不合理:重工業偏重,輕工業偏輕,農業受損害。工業結構的不合理可以從投資的畸輕畸重上表現出來。保加利亞在1970~1984年期間,甲類工業投資為36億列弗,佔工業投資的88%,乙類工業投資為4億列弗,佔工業投資的12%。羅馬尼亞在1941~1984年的34年期間,甲類工業投資佔工業投資的84%,乙類工業投資佔工業投資的14%。
這種投資政策迅速改變了甲類和乙類工業的比重。試看下錶:甲 類 工 業乙 類 工 業國 家1940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