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第2/2 頁)
清洗。東歐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同社會民主黨和社會黨在&ldo;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上&rdo;
,也就是在蘇聯模式的基礎上實行合併。
一些非工人政黨被取締解散。在東歐各國建立了蘇聯式的一黨制或實質上是一黨制的無產階級專政。
蘇聯模式有悖於東歐國家國情。從經濟上說,東歐國家都是中小國家,自然資源比較貧乏,不象蘇聯這樣的泱泱大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匈牙利礦產資源極為貧乏,主要礦物是鋁土礦,煤、鐵砂和石油均依賴進口。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雖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缺少鐵砂和石油。羅馬尼亞擁有比較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卻缺少硬煤。保加利亞也缺少硬煤。
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擁有有色金屬礦和煤礦,但缺少石油。所以,東歐國家都不具備建立強大的冶金工業和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的條件。要使既缺煤又缺鐵的匈牙利成為一個&ldo;鋼鐵國家&rdo;是荒唐可笑的。從政治上說,東歐多數國傢俱有議會民主的傳統,同俄國的專制傳統迥然相異。
波匈兩國在16~17世紀即形成封建的兩院制議會。
保羅兩國在19世紀後半期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1918年後,東歐國家仿照西方議會制在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了共和國,在南斯拉夫等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東歐各國人民都具有反對侵略、爭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46
取民族獨立的光榮傳統,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推行高度集權的蘇聯模式,不只有悖於東歐國家的歷史傳統,更重要的是傷害了東歐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從文化上說,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屬拉丁文化圈,深受義大利、法國的文化影響,同接受拜占庭東正教文化傳統的俄羅斯是對立的。就文化的基本形態而言,前者是多元的,以個人為中心,而後者是一元的,以集體為中心。東歐發生的模式危機,實際上是兩種文化型別衝突的表現。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