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2/2 頁)
民主黨的米。格羅爾任副總理,克羅埃西亞農民黨的伊。舒巴希奇任外交部長,尤。舒特伊任不管部長。新政府成立後很快得到了全體盟國的承認。
1944年4月,法西斯德國投降,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在戰爭期間南斯拉夫犧牲了1706萬人,佔b全國人口的108%,在歐洲僅次於蘇聯和波蘭。財富的直接b損失達91億美元(按1938年價格計算,當時南人均國民收入只有112美元)。
南共領導下的各族人民在四年艱苦卓絕的戰鬥中,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南共本身在戰爭中共犧牲了約44萬名黨員,34戰前入黨的黨員到b a戰爭結束時已不在人世。
但黨的隊伍經過戰爭考驗日益壯大,到1944年4月有黨員141萬名,他們是各條戰線中的領導b和骨幹力量。
第三節 戰後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建立
南共認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同時也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新階段。
南共透過人民陣線團結各階層的廣大群眾,為鞏固新政權而奮鬥。南斯拉夫軍隊在各族人民的支援下,迅速消滅了殘存的切特尼克分子、烏斯塔沙分子、&ldo;民族陣線&rdo;分子、白衛軍等叛亂恐怖集團,穩定了國內政局。各地軍事法庭和人民法庭公開審判了賣國投敵的首要分子:烏斯塔沙組織的首領、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的頭目(帕韋利奇逃到南美,未能緝獲歸案)
、米哈伊洛維奇及其切特尼克國家委員會的成員、塞爾維亞的奈迪奇將軍、克羅埃西亞的斯特皮納茨大主教、斯洛維尼亞的盧普尼克將軍和羅日曼主教、馬其頓內部反革命組織中的首惡分子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