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1944年3月20日,頒布了土地改革法令。
法令規定沒收超過40公頃的土地;沒收戰犯、逃亡國外者、曾與希特勒合作過的人以及地主的土地及財產。結果,無地少地農民分得了110萬公頃的土地,這就徹底掃除了阻礙農業發展的封建殘餘勢力。
1948年羅工人黨&ldo;六大&rdo;指出,在發展工業的同時,要努力從經濟上加強小農生產者,確保良好地組織國營農場,支援並鼓勵農村合作。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7
第五章保加利亞祖國陣線政府的建立和國民經濟的恢復
第一節 保加利亞工人黨(共)和&ldo;九。九&rdo;人民起義的勝利
一、保加利亞共產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活動保加利亞是巴爾幹半島東南部的一個農業國,歷史上曾受拜占庭、土耳其統治,經濟文化發展落後,絕大多數居民以農業為生。
1893年在工人運動發展的基礎上,第一代馬克思主義者布拉戈耶夫建立了保加利亞社會民主黨。它是保加利亞共產黨的前身,也是第二國際最早的成員之一。
1903年該黨從思想上和組織上分裂為緊密派和廣泛派。
1919年其左翼緊密派在第22次代表大會上透過了參加第三(共產)國際的決議,並改名為共產黨。
這次代表大會成為保共第一次代表大會,此後它便以列寧主義為自己的指導思想。
1923年,它組織武裝起義失敗,遭到反動當局殘酷鎮壓,轉入地下。科拉羅夫和季米特洛夫等一大批黨的活動家被迫流亡國外。
1927年在共
47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產黨的領導下,以合法形式成立工人黨。
1938年二者合併為工人黨,1944年改名為保加利亞工人黨(共產主義者)。
30年代德國資本日益滲入保加利亞,反動當局執行親德的政策,保加利亞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逐漸淪為德國的附庸。
1939年9月德國法西斯進攻波蘭後,國王鮑里斯三世和資產階級政府明目張膽地站在德國一邊。
1940年德軍侵入羅馬尼亞,德國軍事人員以各種名義進入保加利亞。針對保政府拒絕蘇聯關於簽訂友好互助條約的建議,工人黨發動了廣泛的群眾抗議運動,反對當局將國家拖入戰爭的深淵。然而反動當局仍於1941年3月簽訂了加入德意日三國公約的協定,德軍便大舉進駐保加利亞。在德國納粹的統一部署下,保宣佈對南、希作戰,以圖佔領有爭議的馬其頓和西色雷斯。德國還大力鼓吹保能&ldo;不流血地實現民族理想&rdo;
,旨在把保變為它佔領巴爾幹的幫兇和對蘇聯作戰的基地。
保共中央強烈反對政府的戰爭活動,並且在德寇進攻蘇聯的當天發表宣言,號召人民展開牽制德國軍事行動的罷工活動,口號是&ldo;不派一兵一卒前往東線&rdo;。不久,保共中央國外局在莫斯科設立&ldo;鮑特夫&rdo;電臺對保廣播,以便推動國內的反法西斯抵抗運動。
1944年秋,保加利亞開始建立遊擊隊,但是由於黨內對形勢的看法不一致,而人民群眾對反動當局仍存在幻想,保加利亞的遊擊運動直到1942~1943年史達林格勒戰役之後才有較大發展。那時在保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下,把全國遊擊武裝力量聯合起來,成立了人民解放起義軍,包括遊擊隊在內,總人數約3~4萬人。在整個二戰期間,保全國被逮捕、被關入集中營或監獄以及英勇犧牲的地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7
下工作者和愛國志士共計6萬餘人。
194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