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第1/2 頁)
東歐國家共產黨在推行蘇聯模式時,照搬超越階段的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低階階段,生產力還不很發達,它將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特別是在經濟落後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一二百年的時間是不行的。列寧曾經指出,過渡到社會主義,&ldo;須要經過一個歷史時代&rdo;。
1
史達林卻把社會主義看作是一個很短的歷史階段。他過早地在1936年宣佈社會主義在蘇聯已經建成,接著在1939年就宣佈向共產主義過渡。他把生產資料的公有化和消滅階級作為社會主義的主要特徵。這是後來&ldo;一大二公&rdo;理論的根源。
赫魯雪夫在1961年宣佈要在20年內基本建成共產主義社會。
勃列日涅夫則在1967年宣佈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當時蘇聯的生產力仍然低下,國民生產總值不到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
東歐國家共產黨領導人根據蘇聯的標準,在1960年左右
1《列寧選集》第4卷,第684頁。
06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宣佈已經&ldo;建立社會主義基礎&rdo;
,接著在60~70年代又提出建設發達社會主義的任務。他們把消滅私有制和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的主要標準。為此,他們急躁冒進,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行合作化運動。後來為了追求&ldo;一大二公&rdo;
,匆促合併農業生產合作社,建立農工聯合企業,使集體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逐步融合,甚至乾脆把大型合作社升格為國營農場,並進一步限制和取消農民的個人副業,以期迅速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和早日實現&ldo;共產主義&rdo;。
他們這種左傾教條主義的行徑,不僅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而且也超越了勞動人民的覺悟水平,嚴重地打擊了生產者的積極性,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後果。
南斯拉夫最先摒棄高度集權的蘇聯模式並創造了社會主義自治模式。這種模式曾給南斯拉夫帶來了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但南斯拉夫模式畢竟是失敗了,它的歷史教訓同樣值得人們深思。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自治理論來源於馬克思關於工人階級解放、關於國家消亡、關於自由生產者聯合體的思想,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社會主義自治理論超越了南斯拉夫所處的生產力水平和勞動人民的覺悟水平,把社會主義高階階段應辦的事提前到初級階段來辦。因此,社會主義自治理論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是左傾教條主義的另一種表現。
在政治體制上實行分權和地方自治,貫徹民族平等原則,這固然有積極意義。但是過早地強調國家職能消亡,取消聯邦宏觀調控的權力,勢必引起分散主義、地方主義和民族主義。在經濟體制上實行工人自治和社會所有制,在強調職工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6
的積極性和增強他們的主人翁地位方面起過積極作用。但在生產力水平不高和勞動者現有覺悟水平的條件下,完全由工人委員會來對企業的事務作出決定和進行直接管理,不僅難以妥善解決企業的發展問題,而且容易產生本位主義、福利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新的社會所有制,名義上是生產資料&ldo;歸全社會所有&rdo;
,實際上是生產資料產權虛置,成了無主所有制。在這種體制下,職工對企業的分配,只注重消費,不關心積累,儘量多分少留,使積累率不斷降低,企業因缺乏後勁而無法發展。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自治理論的超前,同東歐國家的&ldo;發達社會主義&rdo;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導致南斯拉夫聯邦的解體和社會主義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