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並選舉主席團和執行委員會來領導各地革命政權機構和處理日常事務。原民主黨領袖伊萬。裡巴爾博士當選為執行委員會主席。
第二節 新南斯拉夫國家的建立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南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後的一年裡,國際和國內的軍事和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蘇聯紅軍在取得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偉大勝利後,向西挺進,經過庫爾斯克戰役和烏克蘭大會戰,解放了廣大的國土,給法西斯德國以致命的打擊。
1943年7月,西方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9月初,迫使義大利投降。南人民解放軍在1943年經歷了奈雷特瓦和蘇捷斯卡兩大戰役的考驗,變得更加強大了。義大利投降後,南解除了境內意軍的武裝,獲得大量的武器彈藥,可裝備8萬名戰士。
南人民解放軍已發展到30萬人,解放了國土面積的一半。建立新國家的條件已完全成熟了。
1943年11月29日,在波士尼亞中部的亞伊採召開了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有各地人民解放委員會的代表142人出席(馬其頓的代表由於戰爭阻隔未能到會)。會議宣佈,南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是&ldo;南斯拉夫最高立法和執行代表機構&rdo;,是&ldo;南斯拉夫人民和國家主權的最高代表者&rdo;;禁止國王回國,國家的政體問題待全國解放後由人民來決定。
會議選舉了由63人組成的主席團,伊萬。
裡巴爾博士當選為主席團主席。會議決定成立新的革命政府‐‐南斯拉夫全國解放委員會,同時剝奪王國流亡政府作為南斯拉夫合法政府的一切權力。會議選舉約。布。狄託為南全國解放委員會主席,選舉愛。卡德爾、弗。裡勃尼卡爾、博。馬戈瓦茨為副主席,還選出13名委員分管各個部門。
參加革命政府的,除南斯拉夫共產黨外,有克羅埃西亞農民黨、斯洛維尼亞基督教社會黨、南斯拉夫穆斯林組織的代表和無黨派人士。會議還宣佈南斯拉夫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在聯邦制原則的基礎上建立新國家。這次會議的歷史性決議標誌著新南斯拉夫國家的建立。
當時出現了兩個政府並存的局面。一個是流亡國外的王國政府,它在國內沒有什麼力量,它所依靠的德。米哈伊洛
維奇的切特尼克部隊與德國佔領者勾結,共同討伐遊擊隊,欺壓其他民族的人民,因此聲名狼藉。但這個政府得到英美蘇三大盟國和其他國家的承認。另一個是南斯拉夫全國解放委員會,它體現人民的意志,領導著轟轟烈烈的人民解放運動,解放了廣大的國土,抗擊和牽制了敵人大批兵力,可是它卻得不到國際承認。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盟國三巨頭德黑蘭會議雖然承認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運動的武裝力量,卻不承認南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和南全國解放委員會。
在這種形勢下,根據邱吉爾的建議,南全國解放委員會與王國流亡政府進行談判,以解決新國家及其政府的地位問題。狄託和流亡政府新首腦舒巴希奇經過三次會談,達成了成立統一的南斯拉夫政府的協議。
1944年2月的三巨頭雅爾達會議討論了南斯拉夫問題,決定立即實施狄託‐舒巴希奇協議。
1944年3月4日,南全國解放委員會和王國政府分別辭職。3月7日,根據南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主席團的建議,王國攝政委員會任命了民主聯邦南斯拉夫政府。
同日,新政府向南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主席團宣誓就職。這是一個聯合政府,由狄託任總理兼國防部長,大部分部長和委員是原全國解放委員會的成員,有一批資產階級政黨的代表參加了政府,其中塞爾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