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2 頁)
同意,在蘇聯政府的幫助下建立了波蘭軍隊。到1944年7月,在蘇聯組建的波蘭軍隊達10萬人。
參加抵抗運動的還有兩支重要力量。波蘭流亡政府領導的國家軍人數最多,1944年初共有官兵30萬。
受波蘭流亡政府領導的農民黨軍隊‐‐農民營,約有14萬官兵。
1943年底,蘇軍節節勝利,迅速向波蘭推進。波蘭的解放指日可待。解放後的波蘭應當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已經提上波蘭政治家的議事日程。
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波蘭的革命實踐相結合,這一直是波蘭共產黨人力求解決的問題。以哥穆爾卡為代表的波蘭共產黨人根據波蘭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特點,為探索戰後波蘭的發展道路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他認為,在戰後新的國際環境下,社會主義將越出一國範圍而成為世界體系,國際舞臺上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於人民的變化,波蘭和其他東歐國家可以在蘇聯的幫助下建設具有民族特點的新社會,而不必照搬蘇聯模式,應當走一條獨特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ldo;人民民主道路&rdo;或&ldo;走向社會主義的波蘭道路&rdo;。
由哥穆爾卡等人起草的波蘭工人黨綱領宣言《我們為什麼而鬥爭?
》(1943年11月)
,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波蘭的經濟和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包括對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工業(冶金廠、煤礦、油井、軍事工業、機器製造業、大的加工廠)
、銀
6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行、運輸業實行國有化、保護中小工商業和手工業,實行土地改革,發展農業生產。鑑於農業遭到戰爭的嚴重破壞和波蘭農民的特點,綱領沒有提出農業集體化問題。
綱領規定:社會主義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和農民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互相補充,長期共存。政治綱領包括在反法西斯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上建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制度,保持波蘭傳統的多黨議會民主制。這就是波蘭工人黨領導等人關於人民民主或波蘭道路的最初設想。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