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劇,他留下了千古水城,蘇州從此由水而活、而昌、而繁榮;春申君繼伍之水業,至秦漢三國的和平,滋養了蘇州人心中的智慧——“悶聲大發財”,從而造就了明清時水城的“萬商雲集”。一路走來,今天蘇州的盛極當代,原本是歷史和時代發展的結果。這種以史為敘述之道的寫法,在全書幾乎每寫一地,均有涉及。史不僅是背景,而是成為事端發展之源頭,讀來拓寬了眼界,又理解了現實中那如何仍為“天堂”的蘇州。
思辨的表現,當在作者對政治、經濟及社會學等各項學科的涉獵中。作者不規避這些非形象化的理性因素,直接出面論斷。比如:在論及“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的形式定性與實質時,作者引用亞當·斯密關於“市場經濟”的理論,又以蘇聯解體中計劃經濟的弊端為對比,明確地指出:蘇南鄉鎮企業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糾正和調整計劃經濟的那種僵化、單一和命令式的經濟形態,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接著,作者以“放欄的豬崽養不大”的樸素比喻,指出了鄉鎮企業的侷限和趨向化,從而為鄉鎮企業作實質剖析並定性。另外,如作者對江浪文化的解讀,對“中國是個講政治的國度”及“實力與權威”等論述,不僅直面社會,而且頗有見地。
這樣的理論,在文中見於一二段落之長,也見於寥寥幾句之短,語句之平實,讓深奧的道理淺出於文,不執拗、不遊離、卻是主題的堅實支援。
這些理論對於作品的參與,還表現在作者對別人的哲理性語言的引用。如費孝通先生關於鄉鎮企業這個模式的論斷;歷史學家在調研蘇州之後,對“蘇南模式”於當前蘇州大發展之重大作用的論證,都成為作品思想性的理論支援。而更巧妙的,還在於作者對書中典型人物那些哲理性語言的保留,它既免除了理論自身的枯燥,又使草根階層從實踐中體會的哲學,顯出熠熠之光。比如:“張家港精神”的創造者秦振華,在面對“宏觀調控”時人人怕創業的現狀,理直氣壯地論證了“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明確認定時間不我待的客觀存在,明朗表示自己的原則是“從實際出發”。另有,王金華關於“城市要有體溫”,馬明龍的城市發展要有“留白”等,都是人物豐實智慧和思想高度的展現,保留了這些並非豪言壯語的人物語言,又給主題性加一股支援的力量。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田珍穎書評:美麗天堂的時代頌歌(2)
在這部作品中,對各學科的知識的涉及,皆為我用。以上列舉,僅為說明之例證。那些民俗學、產業發展的自然科學、文學同門中的詩詞歌賦、藝術大類中的繪畫、戲曲,以及建築學等等,都在作者筆觸所及之內。它們的融會貫通於思想性的大包容之中,其豐富、其厚實、其多元、其深刻,當是閱讀中可以認同的。
二、眾多人物形象的文學表述,使作品如畫廊般多姿多彩:
難以數計的眾多人物形象,是作品的血肉。他們的依次出場及不斷地縱橫交錯,形成一股歷史江河的洪流,使這部題材重大的報告文學,顯出它的宏大及深遠。人物的眾多,恰是作者正確歷史觀的表現,正如*所指出的:“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
作者筆下的人物,是由時代生活和歷史本質所衍生,而岡時,他們又富有獨特的個性,他們的名字與他們創造的特別事件,是緊緊聯在一起的,比如:當年的縣委書記高德正,他在大會上高喊“社隊工業不姓資,治窮致富才姓社”,曾使多少人熱血沸騰,而他提出的“牛鼻子經濟”是怎樣地讓水鄉人走向了世界;小裁縫高德康創造世界名牌“波司登”;從未坐過電梯的農民鬱全和,卻為上海人制造了電梯導軌,把處在江邊的小村“借船出海”地引上了富裕之路;沒錢也要修路的杜根根,一條路建出了“工業城”,李橋村的經濟生命線,從此血脈暢通;吳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