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5 頁)
整個考場內除巡邏的腳步聲,就是毛筆寫字的聲音。
“進士之才,入此考場,如魚入水。”裴子云只是一看心中就有數,拿起硯臺研磨起墨來。
研墨要耐心,輕研墨,不加力,這樣研出的墨汁才細膩,寫出來的字,才勁道,這州試考場內官府配著的硯臺,算是中等,細細研著,用著筆沾了沾墨汁,拿過一張宣紙寫了起來。
就算是進士之才,寫第一卷 帖經和墨義,也沒有大意到直接寫,而是寫在草稿上去,寫完,就看第一道大題:“不以規矩!”
“此本命題出自《孟子·離婁上》,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裴子云此時繼承翰林的才學,自一眼就看出了:“意指為政者當遵循效法先賢聖王的典章制度以治國。”
裴子云拿起筆在硯臺上蘸了墨,沉思一會,提筆就寫,第一句寫成,就一氣呵成寫下去。
“規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與巧矣。”此句已破題。
“夫規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與巧乎?”此句已承題。
“嘗聞古之君子,周旋則中規,折旋則中矩,此固不必實有此規矩也。顧不必有者,規矩之寓於虛;而不可無者,規矩之形於實……止能以規矩示之,不能以明示之也。公輸之於人,止能以規矩與之,不能以巧與之也。則規矩實為當循之準。不以規矩,何以成方圓哉!”
滔滔文章,一筆寫完,但停筆時,就覺得精力耗費甚大。
“雖一筆揮成,可也很辛苦啊。”
紙上墨汁需晾一會才能幹,這陰雨天就需要更長的時間,裴子云將稿子放好了,閉目養神,喝了些糖水。
再看著第二題:“賦得「士先器識」,得「文」字”
這道題很陰險,題幹隱藏了半段,原話應是「士先器識而後文藝」,要是不知道全句,很容易審題不清。
「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一個士,得有器識,再談文藝,注意的只是這裡的破承一定要把題目用到的關鍵詞寫上,這也僅僅是小伎倆,裴子云同樣一筆揮成,完成草稿。
寫好草稿,反手放在涼蓆上蔭幹。
這時終覺得筋疲力盡,放眼看去,已經是黃昏時,雨還在下,士兵穿著蓑衣,挑著擔子,一面是夾肉大餅,一面是小米粥,向秀才分,才挑著過來,就有著香味傳來。
裴子云接大餅和粥,入手還有著些熱,就著吃下,今天是陰雨天,天色就有些黯淡,比平時暗快,有軍士來點著火把,照的明亮。
這時看去,不少秀才都抓破了腦皮,絞盡了腦汁,一點點拼命寫著,有些秀才寫不出來,抬著頭看著考試座位上面的茅草頂蓋,怔著神,有些則在嚎啕大哭,被呵斥:“再出聲,罷免出場!”
考場內人生百態。
據說前幾屆州試,就有秀才在考場內瘋,被拖著出去了,一些新晉秀才,只是第一次來考,在外面還不覺得,考了一下午,到了黃昏,整個人就覺得有些崩潰。
“一氣呵成,寫第三題罷!”
外面雖有火把,但離門較遠,號房內還覺得昏暗,於是點起一根蠟燭,作有經驗的人明白,第一天是養精蓄銳,精神最佳,所以可以多作題,第二天第三天就可能有點撐不住。
不過就算這樣,今天三題也是極限,再寫下去就是自己找麻煩了。
當下凝神冥思,第三題也隨之破題而寫,夜漸漸深了,考場內燈火通明,臨近夜晚時,軍士就換了一茬。
主考官們都還沒有休息,省試總裁胡應貞主考官帶著侍衛,身跟著衙役,在考場內巡查,還有著幾個考官也穿著蓑衣,跟隨在身後,四處巡查。
“第三題寫完了。”裴子云將考場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