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頁(第1/2 頁)
但是現在沙俄的日子也不好過,動用數十萬大軍,死傷無數,耗費了大量的真金白銀的最後戰敗了,國內經濟一片蕭條。
要不是俄國在歐洲取得了幾場大勝的話,估計沙皇在歐洲的統治也將不再穩如泰山。
亞歷山大一世權衡再三,與諸位大臣商議之後,決定派遣斯佩蘭斯基前往北京與中國展開交涉,儘量能迫使中國做出讓步,歸還俄國的領土。
斯佩蘭斯基進攻新疆省失敗,而中國在西伯利亞橫行無忌,他對俄國的前景早就憂心忡忡。
後來戰爭停止,沙皇讓他前往北京談判,他知道這可不是個美差。
如今俄國完全處於劣勢,最後簽訂的條約肯定是喪權辱國的,他的名聲肯定會隨著這次簽約而徹底的敗壞掉。
但是他別無選擇,如今沒有逼他更合適的人選,就連已經落在中國人手裡的赫沃斯托夫都獲得了一個副手的頭銜。
這也說明聖彼得堡已經準備拋棄兩人了,這也是兩人的悲哀。
斯佩蘭斯基到達北京之後,先見了一直在北京的俄國駐北京的大使尼克拉佐夫。
兩人簡單聊了之後,便馬上便向中國外交部遞交了國書。
而陶澍早就得到了高鴻信的旨意,全權負責與俄國使臣的談判。
此時,高鴻信其實並不再北京,他早就料到俄國一定會派出使者來談判,這也是國家交往之間的慣常情況,戰場是失利之後,最後肯定要做到談判桌上來。
這次高鴻信不打算讓俄國好過,憑藉著這場大戰,中國可以藉機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一份劃界條約,如果兩國以葉尼塞河為界的話,高鴻信心裡也就滿足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俄國就會丟失將近一般的土地,中國的領土面積將一舉增加將近一倍。
第三百三十四章 叢林中的隊伍
更新時間2015-6-14 10:02:44 字數:2169
這場談判其實沒有什麼懸念,最後肯定回事俄國割地,至於賠款高鴻信也不奢望,畢竟對於俄國這種國家來說割地已經是最大的侮辱了,如果再加上賠款的話,肯定無法接受。
只是雙方一番唇槍舌戰也是在所難免,談判斷斷續續的持續到了神武十七年。
神武十七年六月二十日(公元1820年7月29日),雙方在中國外交部正式簽署了條約。
這份條約被俄國國內視為恥辱的象徵,而在中國他的官方名稱便是《中俄停戰和平共處條約》。
條約規定:
一、俄羅斯帝國承認戰敗,並且割讓葉尼塞河移動的領土給中華帝國;二、中華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從條約簽訂之日起,締結盟約,雙方約定互不侵犯,和平共處,條約期限為五十年,五十年後續約;三、俄羅斯帝國尊重中華帝國的主權,並承認對藩屬國的主權,承諾不干涉中國在東亞以及東南亞的擴張;四、中華帝國尊重俄羅斯帝國的主權,承諾不干涉俄羅斯帝國在歐洲以及中亞地區的擴張;五、中華帝國為承諾在葉尼塞河沿線邊境不部署超過二十萬的軍隊;六、俄羅斯帝國承諾在葉尼塞河沿線邊境不部署超過十五萬的軍隊;七、中華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在葉尼塞河上游地區互相開放五個城市作為互相貿易城市;八、條約從七月一日起正是生效;隨著條約的簽訂,中華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的戰爭才算徹底的落下帷幕。
高鴻信看著手中的條約,也鬆了口氣,這一關總算是有驚無險的過去了。
但是他知道俄國肯定不甘心,以後小動作是免不了的,不過有了這次的教訓肯定不會輕易開戰。
這場大戰雖然中國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自身也消耗了許多的元氣,隨後幾年高鴻信不會在進行大規模的戰爭了。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