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孝陵(上)(第3/3 頁)
等到了明朝,則是採用寶頂形式了。
而後在東側又有一座較小的山丘突兀得很,那是太子朱標的東陵。
這兩座陵墓其實相互挨著很近。
單單這一點也能體現出朱元璋對於自己兒子的厚愛啊。
畢竟那些個功臣墓群,像是什麼中山王,開平王啊,一個個那都是開國功臣啊。可是他們的墓葬呢,都在山北的陰面,那是隔著一座山啊!
朱載壡站在山腳,四處打量了下,嘴中嘖嘖有聲,這神烈山,不得不說確實是一座萬年吉地。
這從古至今啊,哪怕是沒有進入封建社會的奴隸社會時期,也是極為注重死後的安排的。
當然了那時候還沒有風水一說。
哪怕是到了戰國秦漢時期,也是專門服務於卜選陰宅墓地的風水之術也沒有發展完善,那時候是百家爭鳴的時候,也是諸多思想慢慢成型的時候。
那時候,帝王們所追求的是善地。
哪怕是身為第一個帝王的秦始皇,他所選取的也是善地而已,也就是地形平坦開闊之地。
這善地與那惡地相對,主要是用於自身魂魄問題,還沒有涉及到後世的福澤問題,乃至於朝廷延續問題。
等到了唐宋時期啊,這風水之術啊,才開始慢慢形成,像是郭璞《葬書一類,就是專用於佔地用的。
那時候,整個風水有三個流派,當然了,只是大概的主流派系而已。
其中受到民間推崇的是形勢宗和理氣派。
而受到皇室喜歡的,則是五音姓利流。
就像是北宋時期,北宋的皇陵建的很是奇怪,其中緣由就是因為在卜選帝陵的時候,就是用了那五音姓利之說。
這趙姓為角音,所需的陵寢必須要東南為地穹,而西北為地垂,這就導致了所有北宋皇帝的帝陵全部都是低矮的沒有一點宏偉之感!!
等到了明朝之後啊,這形勢宗又登上了大雅之堂了,被歷代皇帝所重視,包括現在的嘉靖帝。
像是那誠意伯,也就是著名的軍師劉基,其實就是精通於形勢宗的風水!!
這形勢宗啊,最重龍、穴、砂、水,發展出了一整套完善的術法形式。
這如今朱載壡所看到的孝陵,就是出自於這形勢宗之手!!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