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1常駐本地的男性;
2年齡在28~35歲之間;
3受過高等教育,未婚,有潔癖,經常因為糾結於不必要的小細節而影響工作程序,受到領導指責;
4身體強壯,獨來獨往,言辭木訥、不得志,因為工作崗位次要,長期被同事或親人忽略,近期可能有重大挫折,例如被解僱、降級、調離原工作崗位等;
5有英雄妄想情結,可能進行過心理諮詢;
6喜歡穿有四個以上口袋的外套;
7有一輛使用期五年以上的黑色三廂轎車。
誠然,犯罪心理畫像只是刑偵工作的輔助手段。它是推理,但不是嚴謹的科學,是透過各種資料、線索,進行分析、總結,得出的一個可能成立的結論。完全否定這種手段,顯然是無知的;但如果全盤盡信,自然,也是危險且草率的。
厲果給出的嫌疑人畫像,儘管讓人看到了一個輪廓,但於細節之處仍有很多模糊的地方‐‐就像看到飛馳而過的車裡的某個人‐‐即使如此,也足以讓實習生姚靜曼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ldo;犯罪心理畫像的特殊性在於,它用來推理的線索不僅僅是類似一枚指紋之類的證據。要精確鎖定嫌疑人,還要蒐集現場的心理痕跡,進入罪犯的內心,透過心理畫像來推測嫌疑人的種種特徵。&rdo;厲果解釋,&ldo;除此之外,還要參照以往同類案件的罪犯的共性。
&ldo;幼年時期遭受挫折,被親人輕視或女友拋棄,從而埋下深深的自卑感‐‐
&ldo;彰顯自我價值的渴求與這種自卑感長期&l;針鋒相對&r;‐‐
&ldo;卻因為孤獨、缺乏與人溝通而導致這種矛盾愈演愈烈‐‐
&ldo;由於外界的誘因而逐步沉浸於自己的幻想,不能自拔‐‐
&ldo;恰當的時機,&l;成就&r;殺人行為,宣洩長期以來的壓抑和焦慮。究根溯源,我覺得本案嫌疑人依然未能逃脫長期自卑和孤獨的困擾。另外,此案嫌疑人想透過這種形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用《馬拉之死》來表現自己的意圖,就畫的內容而言,他很明顯有英雄情結的妄想。此類妄想的初級階段,會有很明顯的行為或言論變化,一定會被旁人覺察,他受過高等教育,周圍的人一定也具有相同的素質,因而極有可能懂得送他去接受心理諮詢。
&ldo;之所以推測他受過高等教育,是因為《馬拉之死》是一幅在中國並非家喻戶曉的世界名畫,不管嫌疑人想要藉此來表達些什麼,起碼他選擇這幅畫來為自己&l;代言&r;,說明他具備一定的知識面。
&ldo;25至40歲的男性,正是妄想型心理障礙的高發階段;鑑於妄想的程度以及在作案時所需的體力與精力,所以我初步給出的結論是在28至35歲。
&ldo;現場的佈置一絲不苟,不留痕跡,很明顯是經過精心打掃的,那些整齊的受害人的衣物,更說明他像一個完美主義者一樣佈置了現場,不容許任何瑕疵。完美主義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強迫症,自然會在工作中因為吹毛求疵,與領導和同事發生爭執。
&ldo;28至35歲未婚的男性,有嚴重社交障礙,一般不會在稱心如意的工作崗位上工作,這就形成了惡性迴圈,也符合整個心理畫像的邏輯。
&ldo;如果他苦心經營卻始終得不到期待的工作崗位,那麼極有可能產生極端的報復心理,以此來證明自我價值,而目標正是他夢想成為,但始終沒能成為的城市中產者。
&ldo;至於為什麼喜歡穿有四個以上口袋的外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