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憲江還是有些怕生,王老二在他的頭上拍了一下,憲江這才回答道:&ldo;大老爺,我叫王憲江,這活不比家裡的農活累,我就是一開始勁使猛了,你放心,過會我就緩過來。&rdo;
呂凱遞給憲江一塊合成食品,這是基地生產的,提供給基因人食用,味道比一般的強多了。王老二認識這種包裝,當初剛來的時候還吃過幾天,那滋味自己一輩子都忘不了,趕緊示意憲江接過去。看著起身遠去的呂凱,王老二低聲對憲江道:&ldo;你小子就是有福,連監工老爺都對你好,趕緊嘗嘗,吃完了就馬上幹活!人家對咱好,咱也不能忘恩負義!&rdo;憲江使勁點點頭,這是自己進入社會後獲得的第一份友善,無比珍貴。
隨著水泥廠投產,道路的修建工作越來越快,進入九月時道路已經延伸到了離廣州城一百公里的地方。這個時節雨水多,並不適合修路,不然工程進度還能加快。工廠和工地上的工人越來越多,再加上土地上耕種的佃戶,總共超過十五萬人進入呂梁的勢力圈,這些人都是有契約在身,可以說呂梁掌控了他們的生死。當然,呂梁絕對不會糟蹋這些人,反而將這些人作為自己的根基。士兵、工人、農民全部進行間隙性的文化學習,並按照軍隊的規矩進行分組、管理,可以說將他們作為預備役使用。呂梁的目標就是將屬於自己的民眾打造成秩序、嚴謹、勤奮的種族,讓他們富於紀律性、服從性和團體精神。
這個任務是民族崛起的重要內容,其難度不比推翻滿清低,甚至還要高很多。幾千年的封建歷史讓這個民族骨子裡爛掉,全是腐朽、無用的東西,呂梁相信這個世界的民族具有優劣之分,而最優秀的民族毫無疑問就是德意志民族,所以改造的模板就選擇德意志民族。要想打造這種民族性格,就要從骨子裡清楚那些腐朽的東西,精神上的改造是最難的。
第十九章 第一爐鋼液
時間轉入十月底,天氣已經不那麼炎熱,派出的招工隊伍陸續返回,帶回來三萬多名工人,再加上這段時間自發前來被招收的工人,總計十萬工人進入緊張的建設、培訓之中。水泥廠規模不斷擴大,仍舊不能滿足廠房建設、道路建設所需的材料,倒是開辦沙石場的鄉紳大賺一筆。
棉紗廠、成衣廠等屬於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工人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開工。但鋼鐵工人等重工業企業所需要的勞動力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這個時代文盲率高的嚇人,就算識字的文人也不堪使用,而且他們也不屑於前來做工。不識字培訓起來就麻煩,給一本操作手冊也看不懂啊,於是大規模的工人識字班被建立起來。識字班規定,每天學會一百個字列為優秀,可以獲得物質上的獎勵,透過識字班考核的優先就職高薪崗位,在就職培訓中表現優秀的同樣有獎勵,這意味著更加豐厚的回報。當然,沒有透過識字班或者在培訓中表現不合格的只能進入低階工作崗位,或者直接辭退。
第一批三千名鋼鐵工人經過兩個月的識字、培訓才算是初步具有上崗能力,這還是大量基因人技術員、工程師帶頭的情況下,他們在後續的工作中還要持續不斷的進行學習,才能符合工人的標準。發電廠已經建立起來,大量優質海底煤礦被採礦車採集出來,送到各個工廠,為蒸汽機、發電機提供充足的動力。
鋼鐵廠的廠房已經建設完畢,碩大複雜的機器也在基因人的帶領下安裝完畢,進行除錯後完全符合要求,可以進行生產。呂梁選擇的是1942年之前最先進的平爐煉鋼法,歐洲稱其為西門子‐馬丁爐。當然,50年代初期氧氣頂吹轉爐就投入了生產,它比平爐效率更高,還有後續的電爐,其效率更不是這個年代可以比擬的。但基地只能生產1942年之前的裝置,鋼鐵廠只能暫時使用這些裝置,當工業有了基礎可以自行生產鋼鐵機械時可以根據基地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