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第2/2 頁)
救國救民的思想、新文化運動等傳播出去,以這種方式區分舊社會。
這四條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自從呂梁從惠州開始,這些就是他安身立命並發展壯大的手段。工廠將使社會中上層成為利益集團的堅定維護者,會壯大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使經濟飛速發展;高產稻種會使減租減息等土地政策貫徹執行,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財富,從而得到了地主階層和農民階級的擁護;工廠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地方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並帶動整個地方向有序、富裕的方向發展;民團的存在讓地方勢力擁有了一些權利,因此會更加積極的維護自己的權利,所以他們的行為理所當然的與振國黨重合,而且會讓地方治安狀況大為好轉;以上三種舉措使地方上大部分人都進入了新的利益圈子,成為了革命的一員,宣傳工作順理成章,舉個例子,蘇州新發行的《蘇州晨報》,從1903年11月29日創辦以來,第一次發行的三千份報紙被一搶而空,第二次發行的五千份同樣如此,直到將數目提高到五萬,才穩定了銷售局面。雖然蘇州地區文化水平要高一點,但每天五萬份的銷量還是在南方各個縣市裡遙遙領先。
當然,這是新光復地區的舉措,目的只是為了穩定地方,基礎一旦大好,以後的工作將會變得非常順利。
方案雖然明瞭,但實施起來困難重重,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員的缺乏。地方上得知那些可以使自己的家族膨脹的訊息後,態度立刻向革命政府一方傾斜,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剪辮子成為一種風潮,在蘇州城裡很難見到留辮子的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