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3/5 頁)
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再有錢也是給敵國異族做嫁衣。
元朝是異族統治且略過。到了明朝,科舉又成了皇帝鉗制百姓的工具。到最後皇帝卻發現自己竟然控制不了這個工具,反而被工具牽著鼻子走。
明朝也是士大夫權力最高的一個朝代,皇帝往往無可奈何,這自然也是科舉的鍋。
明末的大變局多少與科舉制度也有關係。想出頭的人家都送孩子去讀書,就連軍戶家庭都會送一個孩子唸書,期望能夠魚躍龍門徹底擺脫窘迫的生活狀態。
這種情況下,還會有多少人把精力放在培養孩子習武讀兵書上?
那些繼承軍戶身份繼續當兵的長子們也就得混且混,徹底成為了軍官的奴僕。
文不成文,武不似武,這種畸形的模式要想改變就必須得從根子上入手。
最簡單的,就是提升武將的地位,讓他們能夠看到希望。
當然,直接提拔武將的地位會讓統治者心中不安。故而謝慎採取的辦法是把武將摻和在匠人、商人中間一起提升地位,這樣天子就不會太多心了。
這一點很重要,君王若是不信任,改革隨時可能終止,帶來的反覆陣痛其危害性比原本的慢性死亡還要大。
作為新政改革的掌舵人,謝慎必須拿捏好分寸絕不能讓改革出現一絲跑偏的可能,因為一旦跑偏很可能是任何人力難以拉回來的。
朱厚照放心放權給謝慎,謝慎就要當的起這份責任,完成好領導交給的任務。
從目前來看,山東的大案可以作為一個爆點加以利用。
最重要的就是削弱文官和地方縉紳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絡。唯有如此,皇權才可能從緊閉的地方政治中摸進去,朝廷的政令才不至於名存實亡。
在政為官,致仕為紳。
這八個字基本可以概括文官和縉紳的關係。
那麼要想削弱聯絡,還是得從科舉入手。
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必須要廢除舉人、進士等有功名的讀書人免除稅賦這一條優待。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只要考中了舉人或者進士,無數族人來投獻土地,朝廷損失的稅賦有多少?
偏偏朝廷還不敢動,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動了,就會遭到無數文官的口誅筆伐。
謝慎決定來做這個惡人。
其實一開始並沒有這個規定,但文官們是一個極為擅長為自己集團謀取利益的群體,幾次討論後便把這個制度定了下來。
要想動文官集團的乳酪,便要從制度上做文章,指出有功名讀書人免賦稅是不合理的,再輔以天子的雷霆手腕才能讓文官集團閉嘴。
當然這一切需要一個切入點,這次山東的變故就很適合。
官員和縉紳狼狽為奸,蛇鼠一窩,貪銀兩,亂鹽法,通倭寇,名聲徹底臭了。
如此土豪劣紳憑什麼免除賦稅?
即使謝慎要做出妥協讓步,那也是隻能官員在任時本人免稅,卸任後必須交稅,且要嚴查土地數量,發現有族人投獻的重罰之。
真的下定決心後操作起來其實是很容易的。畢竟一個官員名下的土地數量有限,出現幾千畝甚至上萬畝土地的可能性很低。
即便出身豪族,族中有上萬畝土地,那也是全族的,不可能歸在一個人名下。分到每一房那裡能有幾百畝就不錯了,更不必說攤到個人頭上了。
這就需要對這些官員名下的土地進行長時間的跟蹤,如果出現暴漲就立刻調查,除非是大規模購入,不然基本就是投獻了。
嚴懲幾例殺雞儆猴後,就能起到震懾的效果,後來人再想效仿就得好好掂量一番了。
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