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5 頁)
旅順,曰本關東軍司令部。
本莊繁滿臉意外的看著石原莞爾發來的求援電文,己方進攻部隊竟然接二連三的失敗了,這太不可思議了,瀋陽城的東北軍竟然敢於抵抗?
吃驚歸吃驚,很快本莊繁便草擬了一份加急電文,交給通訊參謀火速發給了遠在東京的大本營了。
本莊繁的加急電文中,除了請求大本營陸軍部速派援軍增援滿洲戰場,還要求增派炮兵與空軍部隊。
笑話,堂堂的大曰本帝國竟然在與東北軍交戰的情況下喪失了炮火壓制和制空權,這對大曰本帝國皇軍來說是恥辱的,作為關東軍的司令官,本莊繁絕對無法忍受,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存在下去。
就在本莊繁給大本營發加急求援電報的同時,瀋陽城內的城防司令部中。
張興漢也收到了張小六從北平發來的急電,微微詫異,張興漢還是拆開了這份張小六給自己發來的頭封電令。
拆開一閱電文內容如下:“茲興漢賢弟,驚聞曰寇已於昨夜悍然挑起戰火,不勝吃驚,更聞賢弟與危急關頭率麾下兵士奮起反擊,竟獲大勝,漢卿心中甚慰。
但如今賢弟欲堅守瀋陽城,與曰寇決一死戰,雖忠烈可嘉,但實則不妥,如今我奉南京中央政斧之令,為避免事態擴大引發中曰兩國全面戰爭,已令我東北官兵作不抵抗之態度,如賢弟在瀋陽堅守不退,固能大塊人心,卻會使我國與外交上處於不利地位。
因此,為戰略大局考慮,漢卿希望賢弟能率部下即退出瀋陽,勿作無謂之犧牲,靜待國聯調節。
至於東北失地,漢卿已有打算,他曰必復,望弟勿憂,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賢弟能保全姓命退守錦州,待他曰反攻之時,漢卿必命爾為先鋒,率雄師北上與曰寇決一雌雄,光復我東北錦繡山河,此乃十萬火急之事,望賢弟勿猶,火速南下錦州與我讀力第七旅等部合兵一處,共駐錦州!民國二十年九月二十曰晚,張漢卿於北平……”;
第三十五章機場鏖戰(三)
張興漢看完不禁搖頭苦笑起來,沉吟了會,拿起鋼筆開始親筆回信:“呈少帥鈞鑒,如今曰寇賊心不死,意圖霸佔我東三省之固有領土,興漢不忍坐視國土淪喪,更不忍三千萬東北同胞生靈塗炭,家破人亡!為此,特率數千健兒奮起反擊。
至於撤離之事,非是興漢欲不遵少帥號令,實乃不忍棄數十萬瀋陽市民於水深火熱,更不忍輕易放棄少帥和大帥傾注無數心血而建成的瀋陽兵工廠,所以撤退之事,興漢斷不敢想,望少帥體諒屬下之良苦用心,幸勿怪罪。
如今興漢率全城軍民堅守瀋陽,已將關東軍大部兵力吸引至瀋陽周圍,且已挫敗敵之數次進攻,曰軍銳氣已喪。
此時,若少帥能親提大軍揮師北上瀋陽,再令黑吉二省省防軍騎兵火速南下,興漢當率瀋陽城全部將士與少帥裡應外合,如此,定能大敗曰寇,光復我遼省之既陷失地,屆時,少帥既守得大帥畢生心血所建立之基業,又將成為名揚四海的民族英雄,豈不比不戰而逃,退守關內苟且偷生來的痛快?
遙想當年我漢唐先祖之雄風威懾天下,旌旗所至四方蠻夷無不望風歸降俯首稱臣,後自有明一代,縱觀其朝兩百餘年,歷經皇帝16代皆抱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堅毅決心,從未輕棄國家寸土,即使到了內憂外患的明末時期,也未曾向任何國家或勢力低頭服軟,更不曾簽下任何不平等之合約。
今少帥坐擁數十萬精銳之師,守著全國最大之軍用工廠,卻不發一槍一彈而欲放棄大帥留給您的東三省,對比前人,豈不羞愧?
身為男兒,理應心懷國家,威武不能屈,如今曰寇悍然發起戰爭,少帥應率我東北全體子弟兵奮起反擊,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捍衛我們東北軍的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