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4/4 頁)
林楠忽然有些凌亂了——他爹進京,和皇帝老兒學雷鋒做好事給他們家修園子還不留名,有什麼必然的聯絡嗎?
怎麼越想越覺得不對味兒呢!
目光不善的望向李資:“你什麼意思?”
李資乾咳一聲,道:“我是說,父皇和林大人乃是布衣之交,父皇一向覺得對林大人虧欠良多,又知道林大人最愛山水之美,想要悄悄彌補一二,也是人之常情。”
林楠唔了一聲不說話,算是認可了李資的解釋。
李資忽然想起一事,道:“旁的也就罷了,有一樣東西,你一定要去看看。”
“什麼?”
“去了就知道了,這邊。”
片刻後,推開院門,林楠頓時愣住:“這是……瓷磚?這麼快就做出來了?”不僅快,而且好,竟比他前世見到的瓷磚還要細緻精美。
李資道:“全大昌最好的瓷窯就是官窯,全都在工部轄下,做這些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
林楠看了他一眼,道:“殿下想將瓷磚的生意,交給朝廷去做?”
李資不置可否,嘆道:“朝廷上上下下,都知道鹽稅颳得其實是民脂民膏,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可是有什麼法子?朝廷六部,有五部都只知道伸手要錢,便是戶部,也只管收銀子、花銀子,何嘗為朝廷掙過一兩銀子?大昌土地只有那麼大,百姓只有那麼多,每年繳上來的銀子有限,若不在鹽稅上多點進項,就要入不敷出,只看每年鹽稅在稅收上的比重越來越大,便知道朝廷的處境之尷尬。年年說縮減開支,可是軍備、河工、賑災,哪一樣兒是縮減的了的?官員的俸祿倒是好減,可你這邊減了,他那頭只怕要雙份三份的收回來,百姓還是一樣受苦。”
“你弄出來的東西,水泥也好,瓷磚也罷,若是弄好了,便是又一個鹽稅——那可是金山銀山,可解朝廷大難,如是能細水長流,說不定就能說服父皇,改了鹽政。”
改了鹽政……李資的目標一點都不宏偉,卻明確之極,閒話家常的口氣,更讓人絕不會誤會這只是一句口號。
林楠默然,李熙已然算明君了,可他生活過的那個地方,雖有種種不足,但是比起這個時代,簡直算得上是天堂:種地不僅不用交稅,國家還給補貼;不僅不會有人在食鹽上收刮百分之數千甚至上萬的利潤,還會特意在裡面加碘,預防大脖子病;唸書不僅不再是極少數人的專利,而且還成為所有適齡兒童的權利和義務……
可見不管怎麼樣,社會總是在一點點進步,總是有人在努力的將它推向好的方向發展。
胡思亂想間,李資已然換了話題,道:“東西是你想出來的,做出來自然你第一個用。我令他們做了許多花色,又從中挑了二十多種,其餘的也沒扔掉,堆在那邊。你先看看這裡面有沒有喜歡的,若是沒有,說個樣子,我讓他們再燒就是。”
林楠道:“我看著都是好的,無……”
“無所謂”三個字還未出口,卻又忽然頓住,想起了前世。
前世,他和殷桐終於掙了第一桶金,終於買下自己的第一棟房子的時候,殷桐也曾興致勃勃的拉著他去挑瓷磚,被他用“無所謂”三個字打發之後,自己一個人怏怏去了,卻帶著相機,將每一塊瓷磚的樣子拍下來,帶回來給他挑選,他卻連照片都未看完,便隨意點了一個……
他和單琪結婚的之前,單琪也拉著他在電腦前瀏覽各式的樣板房圖片,卻因聽多了他的“你覺得好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