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第1/2 頁)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這一首詩,幾乎點燃了整座滄海樓。
而這,也是宋瀾衣來個這個,所“借鑑”的,第一首完整詩詞。
大乾境內,文人雖說詩詞為小道,經義為大道。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涉及到經義的。
但是詩詞就不一樣。
小到打油詩,大到格律平仄整齊的詩詞,幾乎全民都可以參與。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看似簡單扼要的一句話,卻饒有韻致和理趣。
實際上,後世也有黃生說此詩“似謠似諺,最是樂府妙境”。
詩本寶光先是從宋瀾衣身上微微透出,而後光芒大盛,緊接著,從外界來看,整座滄海樓都被一陣寶光淹沒。
隨後,一道虛影浮現在滄海樓上空,一名身踏赤兔駿馬,頭頂紅纓,赤兔全身披扎甲,頭戴飛羽的騎兵現世,他微微眯眼,手中凝成一把一人高的箭矢,高喝一聲:“某來也!”
話落,一根形似長槍一般的箭矢飈射入滄海樓中。
聽到這一聲呼號,滄海樓乃至整個青蕪城的妖族都震驚了。
詩詞化象,化象有聲!
這是鳴州詩詞啊!
詩詞分出縣、達府、鳴州、鎮國、傳天下。
鎮國且不論,傳天下更不用說。
單就鳴州詩詞,已經是出類拔萃中的出類拔萃,好幾個月的文報,可能才出一首鳴州詩詞。
而這一首詩詞的威勢,已經遠遠超出了宋瀾衣這個八品階段該有的水準。
只因這是一首完整的詩詞,受天道認可,才氣灌體,有首次吟誦的威力加成。
而鳴州詩詞,遠不止於此。
那滄海樓上的紅纓驃騎大喝一聲,這聲音起先在滄海樓周圍迴盪,而後迅速向周圍擴散。
——青蕪城。
——定遠城。
——直至朔北,中州,南蠻,上京……
每一道城牆駐守之處,每一處燈火人家,每一處清輝灑落之處,人們都不由自主地抬起頭,看向半空中的紅纓甲冑虛影,一聲響亮的清叱聲,響遏雲霄。
城牆上,狼煙無火而燃,整片王朝大地,在此刻,彷彿都被狼煙點燃。
封狼居胥,飲馬瀚海!
清叱聲中,王朝大帝上,一名金黃袞服男子坐在四四方方的紅牆宮苑中,仰頭看著天空中的虛影,嘴角帶著一絲笑意,“鳴州詩詞,天降才氣,才氣注入大乾每一州府,此乃我大乾之福啊。”
說完,他又微微嘆了口氣,“可惜,日日若是如今日,何愁才氣不足,開啟不了女子科舉呢?”
旁邊一內侍,起身上前,適時開口寬慰,“陛下,您也說了,有鳴州詩詞出世,乃是大乾之福。若是天天有這福分,那福分,還叫作福分嗎?”
天照帝瞥了一眼內侍,哼笑一聲,“你這老貨,慣會糊弄朕。”
內侍笑了一聲,但卻沒多說什麼。
因為他知道,陛下此時的心情已然好轉。
天照帝站在宮宇二樓,憑欄倚望,突然心念一動,像是強者之間的隱隱感受。
他皺眉思忖,喃喃自語,“這動靜……不會和那孽障有關吧?”
上京之中。
楊府。
此時半空中,才氣充盈,異象連連,吸引了全京城的目光。
就連安居在宅邸內的楊閣老也不例外。
他手捧《易經》,深深凝望向天空,彷彿要透過這一道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