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次中亞戰爭前奏(第3/4 頁)
是解放軍的報道了,這其實在側面展現了我國實力,是最現實的威懾力。同時地震等級也是一級一級往上加,就是不想觸發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以免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趁機搞事)
既然在戰略上講,那麼主戰派就擴大一下敵人。雖然現在沒有跡象表明不瑞騰要插手中亞,(畢竟剛剛才結束歐洲戰事)但是拿來唬一唬人還是可以的。
這就把矛盾點集中在時間上來了。錢,囉薩剛剛解決,說缺也缺,但是還是有一點點的。但是如果真被別人橫插一腳中亞,卡的囉薩上也不是下也不能就很麻煩了。
這樣講的話,這些錢就必須花,這些時間就省不得。
“這沒有證據!怎麼證明西歐各國就會參與?”主和派的一位教會代表反對。
“也沒有證據證明西歐各國不會參與,不是嗎?”主戰派笑了。確實,未知的風險才是最讓人擔心的。“既然如此,居安思危,難道不應該增兵中亞嗎?”
中亞之地,廣博宏大,資源豐富,地勢高嵩,易守難攻,位置險要,可攻可守。把握中亞可以東擊拆納,南限印度,西伐死敵(奧斯曼帝國),兵臨印度洋,為實現皮特斯大帝的目標“走向四大洋”打下堅實基礎。自由操縱這顆“亞洲心臟”無疑是囉薩的目標。
因此,第三次中亞戰爭不能失敗,只能成功!“要用最壞的打算來做最好的準備!”主戰派最後總結。
第三次交鋒主戰派最後以微弱的優勢超過了主和派。
“好,那就出兵吧。”沙皇下令。沙皇決定派出重兵,但是並不決定立刻下場,而是形成威懾力,隨時準備開戰。同時在時間上,確定了時限,這就兼顧了保證經濟利益和戰略利益。既不會因為時間短導致國土荒廢,也不會因為時間長導致敵人插手。
讓蘇壴水把大體計劃書擬好後,就簽字了。
任命中亞軍區的卡爾為防禦總指揮,以蠶食為主要手段扼殺起義,鎮壓革命。
同時派遣尼古拉作為反應部隊的指揮,統一排程2萬人駐紮在戰略中心位置,阿克莫林斯克。(位置與今天的阿斯塔納相近,1998年5月6日改稱阿斯塔納,哈薩克首都。1832年作為戰略要地建立起來,同時用於流放和勞改)此處與起義軍聚集處僅僅600km左右,大部隊完全可以在5天之內到達,騎兵更快。
戰爭打響了。
1843年1月27日夜,接到命令的尼古拉帶領部隊日夜兼程前往目的地。卡爾也開始準備,要幹場大的。
“這可是爭軍功的好機會呀!”卡爾笑了笑:“上次你們把我害的好慘!這次我會通通拿回來!”
反觀起義軍,在攻陷了城池之後並不是為了解放,而是開始搜刮民膏民脂。當窮人翻身掌權時,非但不會扶一把與之處境相同的人,反而通常會加大力度剝削,顯擺自己的權力。
同時,起義軍大多由農奴勞工組成,幾乎不識字。在地方管理上也是沿用囉薩的制度,對地方的統治力微乎其微。
在軍事上,僅僅是“以戰養戰”,武器靠自己造的那點劣質槍支和戰鬥補給。軍費也缺,都靠自己捐款。當銀行被眾人搶劫都是中飽私囊,沒有一塊錢流入軍費。
說白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任何綱領,組織和紀律。只是被可悲的利用了,找死罷了。
起義軍變成了土匪,一群為了利益殺人放火的土匪。
當卡爾的部隊在起義軍實際控制區邊沿駐紮時,沒多久就看到了很多逃難的人,這些人有貴族也有平民。他們幾乎都“恭迎王師”,哭訴著戰爭對民眾的傷害。
是的,在囉薩的統治下過的並不好,但是沒有生命危險呀!在起義軍中,他們別說錢財了,連生命都沒有保證。男人被拉來做苦力,修建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