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6.風波初起(第2/3 頁)
「謝皇上成全。」他眸中一派清和,看不出喜怒,但隨著他的叩恩,這件事算是承了皇帝的情。
「好。那朕就做了這回主。」皇帝倪了倪寧浩,這個人看似卑微恭謹,實則所做之事令人反感,正好比他已經從最初的小兵爬到侯爺,又封賞了大將軍,一樣貪心不足。只是那種反感尚未達到他忍受的極限,至少貪心是人的弱點,只要有弱點便能被他緊捏在手中,他是至高無上的君王,他要將每個人都拽牢於掌,才能令西鳳在這個亂世中與其他三國鼎立,安於一禺。遂笑盈盈道:「朕前日在淑妃處說起太子的事,恍然覺察時日紛快,太子也不小了,是該立太子妃的時候了。」
不明所以的眾皆大臣又面面相覷,不知西鳳帝怎會想起這茬事,先前也有大臣奏摺過此事,都被皇帝以選不出合適之人而擱置,那時也只以為是對太子妃選拔的嚴格,畢竟若太子將來登基那太子妃就是國母,自當是慎兒重之,萬不能重蹈前皇后覆轍。
太子十七,在這個年紀尚未立妃卻是不小,想歷朝歷代的先祖都是十五就立妃,便是在朝堂上的這位皇帝無能,身後卻是有著一個能力卓絕的皇后,若說先帝之所以會看上這位皇帝,其中皇后是功不可沒的。據說當年皇后尚不過是位王妃時,就頗得先帝器重,繼而寧氏一黨在朝紅極一時,可與先故太后抗衡一二,若非如此掣肘,這個皇帝也當不得如此穩固。可結果還是狡兔死、走狗亨,飛鳥盡、良弓藏。皇后終逃不過那樣的命運,遑論是寧氏一族,盛到極致,畢是衰敗之時。若說皇帝涼薄,皇家之人哪個不涼薄?
大臣想不到的或許只是西鳳帝心中早就有了人選,只太子頑劣,不知哪家姑娘既幸運又哀嘆。
只聽西鳳帝道:「寧浩,朕記得你就得一閨女,宮中夜宴時總是隨在一群女眷之後,躲在角落裡,戴著面紗不願見人,膽子是忒小了點,好在從小便是見過世面的。朕看這品性純良,恭儉謙卑,張弛有度,舉止甚有大家閨秀風範,是太子妃人選。」
眾大臣皆恍然,不想皇帝竟是此番恩寵,怕是寧氏一族又要捲土重來。
寧浩一顫,惶恐道:「皇上厚愛,小女無德無才,怎敢妄想太子妃之位。」他是真沒想到,在他的人生計劃中壓根就沒有那個人的位置,所以當西鳳帝開口時,寧浩竟是本能的拒絕。
站在寧浩這邊的朝臣許是也沒想到西鳳帝會有此大恩,這無疑是最大的殊榮,這與皇帝結成姻親,寧家又能恢復往日的榮耀。只是,同是寧氏一族,西鳳帝真能不介意那件事嗎?還是,又一次籠絡人心的陰謀呢?這位皇帝,看似昏庸無能,畢竟是帝王,坐在九五至尊之位的心思難保不會深沉,只是耳根子終究太軟,旁人吹吹耳旁風即會變卦,這一次卻是誰都沒有提早收到訊息,不知私底下是否有人在操縱這件事,又會是為太子順利登上帝位所做的踏腳石嗎?這樣的事有過一次,誰又能拿全族人的性命賭的起。
「寧愛卿無需謙虛,你為朝廷所做貢獻,朕相信你女兒也必能擔起此任。朕諭已下,豈可反悔?」皇帝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他一直記著寧浩的功勞,不需要他們來提醒,他會給寧浩好處的。這莫大的榮譽之後也同時給了支援寧浩的人一個耳光,暗喻前皇后的事給他們個警告,功高蓋主的後果是要付出代價的。
顯然皇帝的警告並未受到效果,自有不怕之人。寧浩剛想跪拜謝恩,西鳳帝又道:「尋個時間讓寧小姐來宮裡一趟,朕好看看這未來兒媳的廬山真容,只怕極少有人見過吧。」他揄揶的話令肅穆的早朝緩和不少氣氛。
「臣遵旨。」寧浩退立兩側,神色莫測,辨不出喜怒,連身側一連道恭喜的恭維聲都懨懨其語,眸光略略瞥過站在他斜上首的司夜離,隔著白玉漢階的廊庭,後者感受到他的視線,掛著笑的臉上朝他遙遙恭祝,一時間到真是滿堂喝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