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三爺,您能不能替我們向國公爺說說情,村裡實在是不寬裕,不少農具要修,娃兒長大了不能光著腚,總要扯布做衣裳……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您若是統共只給這麼一點子銅錢,村裡這一年,就太艱難了。」
原來,每年榮府管事到桃源村中來,除了登記備案人口變動之外,還會為桃源村送來一些銅錢。以往每年村裡都會收到三十吊錢左右,但這次賴大一來,卻只給了二十吊,相當於二十兩銀子。
二十吊錢/二十兩白銀的購買力大概是什麼概念?
賈放記得劉姥姥說過:二十兩銀子,夠他們莊戶人家吃用一年的了——那是在京郊。這裡距離京城路途遙遙,就算打個一折,莊戶人家一年也得要個兩吊錢大致能過活。
而在這桃源村,按照老村長所說的:他們二百多戶將近一千口人,只靠每年榮國府送來的幾十吊錢過活?
賈放登時咳嗽兩聲,叫過一個村民,讓他去問賴大:「就說我說的,當初明明看他從帳上支了五十兩銀子走的,怎麼只帶過來二十吊錢?」
那村民應聲去審問,過了一會兒過來回話,說賴大說的,國公爺應承了給村中撥四十吊錢,剩下十兩是他賴大的路費和賞錢。
「這還差不多!」賈放又一次隨口詐出了賴大心裡的真相,又好氣又好笑,「這賴大也夠狠,沾手就要分一半。」
但他還是不明白:「老丈,我看村中田畝甚多,生計卻如此艱難嗎?」全村人都指著榮國府送來的幾吊錢過活,甚至還為此忍受屈辱。
老村長「咳」了一聲,跺著腳說:「三爺您是有所不知!我們這村什麼都沒的——窮得就只剩糧食了。」
兩人重新回到吊腳樓裡,賈放一邊喝茶,一邊慢慢向老村長瞭解情況。
「占城稻?您是說,這村子裡都種的都是占城稻?」賈放又驚又喜。
占城稻是北宋時從「占城」(今屬越南)引進的優質稻種,是一種耐旱的早熟稻,適應性強,對田地的要求不高,是一種適合南方種植的優質稻種。
誰知這村子裡種的還不止占城稻,在占城稻收穫之後,村裡還會再種一茬晚稻——這一年兩季稻的收穫,令這桃源村成了個名副其實的「稻香村」。
「可為何村中還總指著每年這點銅錢過活呢?」賈放問出了心頭的疑問。
「三爺,您有所不知。」老村長拉著賈放大倒苦水。
原來,這座桃源村每年確實出產大量稻米,除去村人的吃用之外,還有不少節餘。可是問題是,桃源村地處山坳之中,與外界陸路交通十分艱難,出山的儘是些羊腸小道。桃源村出產的稻米很難運送出去,也沒有人前來桃源村採購大米。
但是桃源村卻必須向外界購買必須品。像那老村長曾經提過的,農具壞了要購置鐵器,大姑娘要嫁到鄰村去也得裁兩身新衣。距離桃源村最近的鎮子上每旬都有集市,桃源村的採買都是從那裡來的。
此外,還有最緊要的,就是食鹽。人不吃鹽可不止是嘴裡淡,飲食裡沒有鹽,身體沒有力氣,重體力活幹不了,對於農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今年就是這樣,榮府管事賴大來到桃源村,一開口就說只給二十吊錢;再加上今年鹽價略漲,全村人頓時都急了。
「難道村裡就再沒有別的出產,可以拿到集上換錢的嗎?」賈放依舊好奇不減,他又順嘴問了一句,「我看村中好似……不缺銀兩啊?」
他口中說的「不缺銀兩」自然是指村中女性大多佩戴著亮閃閃的銀飾。
「三爺,您有所不知。」老村長還是那句話,「我們這裡確實不缺白銀,可是這白銀,它不好使啊!」
賈放恍然大悟:敢情剛才賴大與村民交涉的時候,人人口口聲聲說幾吊錢幾吊錢,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