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5 頁)
敲響了叔叔家的門。叔叔家和陳超家是從一棟老房子的兩端伸延出來的,老房子拆了大半,如今在兩棟新房中間,只隔了一間老房子的客廳。祖父開的門,祖母也在家,他們知道陳超那天回來,臉上掛著笑容,但還是有一絲不自然的表情被陳超抓住,或許那是一種陌生感,熟悉的陌生感吧。
遷戶口是一件異常麻煩的事情,哪怕落後的中國社會也已經是資訊化社會,哪怕相關部門也已經是與時俱進的資訊化部門,但這些方便人類的高科技總是與普通百姓有緣無份,佔不到一點便宜。
那些天,從福建到重慶來回幾下之後,陳超總算是找到了所有的部門,蓋好了所有的章,辦妥了所有的手續,從兩邊的戶籍部門拿到了這兩張印著紅色大章的證,一邊是要準遷證,另一邊是要遷移證。本來陳超想人先回去,把戶口暫時放在重慶。但母親堅決不同意,執意要先把戶口遷回去,人在回來,好像這戶口比他的人還重要。
所以,陳超從六月底準備回來,因為戶口的事情把時間磨到了七月底,才帶著那張戶口遷移證真正回來。因為遷移證的失效性,回來第二天,母親便領著我,揣著那張遷移證,一起去了鎮上的派出所戶籍部。
搭上汽車,沿著省道公路,繼續往東行駛。陳超望著窗外的田野和山林,以及中途穿梭而過的村莊,心中感概萬千。他是多久沒有走過這條公路了,公路兩旁的事物什麼時候變得如此矮小擁擠了。
想當年,陳超就讀初中的時候,這條路是多麼的寬闊,當時的他我就像是從井底跳出來的青蛙,覺得視野好大好大,可當時的陳超萬萬沒有想到,他只不過是從一口小井跳到了一口大井裡而已。三年又三年,陳超一級一級地跳,一口井比一口井大,沒完沒了。現在,他回到了最小的那口井,追尋著失去的時間。
在派出所戶籍部,母親和那裡的接待員說起了戶口和工作的事情來。早在幾年以前,大家都盼著可以脫離農村戶口,紛紛尋求機會把戶口遷到了城裡,凡是考上大學的人,幾乎都把戶口遷到了大學所在的城市。彷彿這個農村戶口就代表著你是農民的身份,而農民身份就是當今社會最低下、最卑微的階層似的。母親就是這樣認為的,但陳超不覺得是這樣。
農民作為一類職業,幾千年來,形成了代代相傳的勤勞、淳樸的本性。陳超出生在農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從十歲開始,他就開始務農,至少是當了六年的農民,他這一輩子都擺脫不了農民的身份,但陳超引以為豪。看看現在的農村,已經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戶口遷到城裡了。甚至已經把戶口遷到城裡的,正準備著遷回農村,像他一樣。
當然,陳超不是為了分一塊土地,才把戶口遷回農村的,而且他也很懷疑他們會不會分他一塊地。陳超之所以答應母親把戶口遷回來,是避免一些麻煩,把戶口掛靠在人才市場,一些手續不說,每年還要繳納掛靠費。呵呵,人才市場,竟然會有這樣的用詞出現在現代社會,不愧是經濟時代呀,陳超可絲毫不覺得這人才市場與那人口市場有什麼區別。也許有人還會問,那陳超以後想在城裡買房怎麼入戶呢?他想說的是,去你的商品房,哥可是要立志成為田園詩人的。
談起陳超的工作,母親就顯得難以理解的樣子。當年,陳超高考報志願選擇工科裡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她十分的滿意,因為大家都對她說,這個專業很好,非常適合男孩子,就業率好,工作穩定,靠技術吃飯,越老越吃香。然而,大學畢業之後,陳超在製造行業並不安分,走馬觀花似的工作了三年後,他已經徹底厭倦了工業技術這個香餑餑。母親以為是陳超學的專業不好,說後悔當初不應該選擇這個專業。從派出所坐車回到家裡,陳超糾正說,不是這個專業的問題,是他自己的問題,是他不喜歡工業技術,是他不適合讀這個專業。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