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部分(第2/4 頁)
是很同意徐光啟的做法,糧食這個東西,是越穩妥越好,也就是說,依靠別人,任何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要不得的,這就是拿國家開玩笑,商人資本家在這方面從來就沒底線。
建大型的水力磨坊中心,楊改革肯定是同意的,上海是楊改革費了大力打造的新的中心,糧食集散中心也是其中之一,勢必要有相配套的糧食加工能力,可讓楊改革感到為難和尷尬的卻是徐光啟打算親自上陣,要親自建這麼一座大型水力磨坊中心。
楊改革才想起來,徐光啟也是個全才,在農業上面的作為也是不小的,擺弄這些機械,也算是“本行”了。
為此,楊改革也是頗為頭疼,建這個大型是水力磨坊肯定是有必要,肯定是好的,可讓徐光啟親自上陣,卻是不行,楊改革還希望徐光啟多活幾年呢,這麼cāo勞怎麼行?拒絕?
為難了一陣,楊改革卻又不得不考慮其他的事。
南方不光光是這一處地方想建這種大型水力磨坊,很多地方都想修建更加堅固和耐用的水力磨坊,因為水泥的出現,人類對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大增,新的,更大的水力磨坊勢必要擠壓傳統的小水力磨坊,這幾乎就是一個趨勢,據楊改革所瞭解到的情況,水力磨坊這個產業,卻是一個良業,是很多人都喜歡投資的一個行業,畢竟大家吃的米和麵要靠磨坊磨出來,所以投資磨坊,世人對此並沒有什麼反感,反而很贊成和流行。
也就是說,南方的水泥需求量,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大。
還有就是中國人對土地的熱愛,還是超乎楊改革的預料,也或許是自己推銷水泥的力度夠強;或許是很多人開竅了,南北方都有不少人準備引進水泥來修建引水渠,準備將更多的土地開闢成良田。
旱地,荒地的價值並不高,也並不值錢,和良田相比,價值相差巨大。旱地從幾分銀子到幾錢銀子不等,但水田,良田的價格,則是在數兩之間,甚至是十數兩,如此之大的價格差距,使得修建引水渠改旱地、荒地為水田有了必要。
特別是在北方,在如今糧食高漲的情況下,一畝好的水田所帶來的收益,是極為可觀和誘人的,修建引水渠的**也就愈發的強烈。
楊改革也是頗為自嘲,這大概也是自己把水泥的推銷做得夠深入的原因,水泥這股風,自己一兩年前就開始放了。從修建實物,比如教堂,比如下水道,到比如還在論證中的人壇,到用紅夷大炮開推介會,到修建水壩,到如今自己在這水泥小樓裡辦公,這些都是自己推銷水泥的手段,想做到了這種程度,水泥若是還打不開銷路,那可真的是白瞎自己做了這麼多事了。
按照楊改革所知道的,能修得起引水渠把旱地,灘塗變成良田的,無一不是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也只有他們才能一次動用數千,乃至上萬兩的投入來做這種事。而這些人家的後臺,很多都是楊改革的熟人。
楊改革並不介意這些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獲得更多的土地,對於因為土地兼併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楊改革也是知曉的,可楊改革是皇帝,並不是造反者,並不打算推倒這個國家來重新分發土地,對這種事,也基本是無可奈何,也不願意去管。
土地兼併所帶來的後果自然是更多的農民破產,這在其他時候是可怕的,甚至會造成一個國家、王朝的覆滅,可現在,楊改革卻是希望這種後果的,沒有破產的農民,就不會有進城的工人,沒有工人,就沒有稅收,從工人手上收稅,遠比在農民身上收稅靠譜。
工業化已近啟動,殖民擴張已經啟動,楊改革需要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破產人口,需要打破土地對人口的束縛。無論是天災也好,還是這種土地兼併會導致帝國覆滅的**也罷,總之,這些都是楊改革所熱愛和喜歡的。
當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