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鯨吞河洛(1)晚會(第1/3 頁)
剛退出拍賣會,段不凡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使用這個剛剛淘到的黃普軍校建築卡。
在寧城中找了一圈,由於建設城牆時專門往大的建,現在的寧城還有很多的空地。
段不凡帶著一批建築隊的人在城的東北角準備建設這座學校,按照圖紙上的規劃,劃歸了一個高中學校的面積,規模並不算大。
正好這段時間的建築隊的活比較的閒,也可以再給一些活幹一下。
把圖紙交給工程的主管之後,段不凡就直接做起來了甩手掌櫃。
剩下的事情自然有人安排。
經過了早期的積累過後,加上大量的人才培養卡,很多的事情已經不用他親力親為了,也不必過於忙碌,很多的事情已經進入正軌。
現在的段不凡主要負責一些大方向的掌控,和前瞻科技的立項研究。
說到科技,經過一年多的對一級物質文明和二級部分的物質文明的科技的消化,整個炎國的科技體系也該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現在炎國的物質科技,已經基本上把藍星現存的科技技術吃透了,除了火藥的研發還有些壓力,剩下的諸如鐵器、船舶、和大部分的建築工藝基本上是完成了。
甚至在紡織機方面基本已經超越了藍星本土,直逼第一次工業革命早期的水平。
作為經濟的基礎,農業方面自然也是跟進發展,各種經濟作物被發現,並在段原上種植,在今年的春耕時期和開墾時期,就播種了許多的經濟作物,為現在的各種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加上文明交流帶來的各種種子的引入,農業方面正在緊密的服務於工業的發展。
相信再過幾個月,藉助洛河河谷的市場,整個炎國的產業還會進行一次升級。
而現在,對蒸汽機的研究也該提上日程了,雖然現在的生產力還不足以進行工業革命,但是也可以先給現在基本閒置的科研團隊一個重要的課題了,也可以先進行一些基礎的理論積累了。
想到就做,馬上去到在寧城的國家科研所。
這個國家科研所是在去年冬季建立的,專門供這些科學家研究的場所,從這裡也出現了不少的好東西。
現在的科研所大概有500號人,連帶著研究人員和服務配合人員。
此時的科研團隊基本還處於學習狀態,段不凡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給他們講解一些現代科技的基礎課程,還藉助小本本,和自己早已經背的滾瓜爛熟的課本,編纂了一些簡單的教材。
經過接近一年的培養,這些人已經有了簡單的科學素養。
把蒸汽機的簡單構想教給這些人,剩下的具體資料和製作就要靠他們自己了,相信經過大量的實驗,還是可以完成的。
其實這也算不上創造,以往是站在藍星的肩膀上,而現在是要站在地球的肩膀上了,這些都是走前人開闢過的路徑,而不是創新。
創新是最困難的,是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的。
當年研究原子彈,美國人用時6年,英國人用時3年,中國實際用時大概兩年。
從客觀來講,在當年我國的科技實力是遠遠落後於美國的,但是用時卻比美國人少。
科研人員的努力固然是重要因素,但還有一個原因不得不考慮到。
這就是美國人並不知道有沒有原子彈,完全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而中國是知道有這個東西的,而且已經在現實中見到了,所以在起點上有一定的高度。 這也很明顯的表明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好處.
·······
把蒸汽機安排好後,就快要到約定會議的時間了,近乎所有被通知到的勢力代表人都到場了,整個洛河河谷大大小小總共來了500多人。
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