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5 頁)
範圍、品質要求等,有的農戶甚至必須向他們提供種子和化肥等生產成本。
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工廠開工後有充足的原材料,也才能保證原材料成本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當然,這對農戶來說也是大有好處的,最起碼簽署了包銷合同的農戶,他們再也不用擔心又出現“哭泣的蘿蔔”那種高產滯銷的虧本現象,缺少資金的甚至能得到資金扶持。
這件事情做起來並不容易,吳家圍繞此事要做的工作真的很多。
過完年後就是辣椒和黃豆的種植季節,在大棚生產技術還沒有引進的情況下,原材料的生產只能靠季節時令來運作,所以吳家必須提前搶時間。
於是,辣椒和黃豆的品種先得由吳家來確定,原材料的總量也需要來預算,特約農戶也要提前來約定,甚至還要為特約農戶請來專業的生產指導專家……
要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一點。
再有,既然是規模化生產,那產品的製作自然是不能再用全手工來製作了,生產所必須的機器也需要提前去物色。
除此之外,銷售渠道也不能只盯著湘水縣了,周邊縣市必須同步推進,甚至其它地區的銷售也得提前做準備了。
如此一來,生產、技術、銷售、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也必須提前物色。
要做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一點!
一家人開始圍繞這些事商量起來。
第36章 護犢子
吳小正不得不承認,在交代好該怎麼做的前提下,吳敏霞還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的。
第二天,原本今日要回楊正義家過春節的吳敏霞,又把回楊家的日子推後了一天,準備大年三十早上再回去,好在楊家離這裡還不算太遠,同在湘水縣的另一個鎮上。
吳敏霞之所以要留下來,自然是因為有事情需要她去做,她需要為食品加工廠的事提前去放風。
所謂放風,就是去散佈訊息,告訴響水村的村民,吳家準備開食品加工廠了,來年要收購大量的辣椒、黃豆、豆角等,準備和大家簽署包銷合同,此外還需要招募一些工人等。
之所以要提前放這個風,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種地的農民來說,在過春節的時候,就會習慣性地對來年要種的農作物品種、數量都做出一個大致的計劃,過完春節後就會開始採購種子、化肥等準備下地幹活。
如果吳家不提早放風的話,等大家把計劃都定下了,種子、化肥等都採購了,要是沒幾家準備大量種植辣椒、黃豆、豆角等菜蔬的話,那吳家想要的大量原材料從哪裡來?就算有,那估計價格也會上升到一個成本承受不起的程度。
做事情,起步就是這麼艱難,尤其是在吳家已準備大動作的情況下,很多事情就得提前算計好和準備好,稍微少了一步,就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後果。
所以一大早吳敏霞就風風火火地拉著吳奶奶出門去了。
當然,出門之前又免不了埋怨吳小正一番,說他自己不動,卻把她當牛使。
對此吳小正有的是理由:“這事你這個糧站幹部不去的話,別人會相信我一個十幾歲小孩的話嗎?”
好吧,這個理由已經很強大了,吳敏霞又無話可說,只好乖乖地去跑腿。
其實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吳小正不想啥事都親力親為。
這是吳小正在前世養成的好習慣。
作為一個管理者來說,如果什麼事都親力親為的話,對培養下屬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久而久之,下屬會對上司養成依賴心理,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去想,什麼事情都不願意獨立去承擔,最後變得什麼事情都承擔不了。
吳小正認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