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丨所薦得人(第2/3 頁)
裁政務,是如何也繞不開強勢的王司徒的。”
皇帝細細想了一番,點頭道:“舅父說得對,王允屆時身居首功,威勢無兩,我到底是年紀不夠,如果沒有什麼別的法子,強行親政恐怕會惹人非議。”
“更何況,我現在聲名未顯。”皇帝說完,看向了王斌。
王斌明白皇帝的意思,皇帝雖然有聰慧的名聲,但那是董卓當初為了廢少帝,更立新君的藉口。這三年來朝政『操』在董卓手中,皇帝更是沒有一點表現才智的機會。如果貿貿然就要提前親政,恐怕朝臣只會懷疑是皇帝身邊的人別有用心,加以慫恿,而不會有人相信皇帝真的有親政之能。
“臣以為,君上聰慧仁敏,提前親政自不為過,但聲名一事,還得要與朝臣多多接觸。等朝臣如臣今日那般被君上的言行所折服,自然就會有聲名。說到底,臣以為君上身邊得要有親近的臣子,既能為君上傳頌聲名,也能供君上驅策。”
皇帝也想過這個問題,在王允專權之前打造一個親信近侍組成的帝黨,不求有多忠誠能幹,只要能團結在自己身邊就可以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是個可取的法子,侍中和黃門侍郎這些近侍歷來就是由皇帝最親近的臣子擔任,只是到了現在,皇帝身邊的臣子無不是權臣舉薦,除了照顧皇帝起居以外,還有監視皇帝的意圖。想要從裡面拉攏、挑選出合適的人當做親信,就連機敏的皇帝也犯了難,他沉聲說道:“我身邊的侍中、侍郎們,有誰足以託付大事?舅父在朝三年,不說全部識得,至少也認識幾個忠貞之士?”
這等於是將舉薦之權給王斌了,在皇帝面前舉薦,以現今皇帝對王斌的信任,王斌一句話幾乎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富貴榮辱。這可是他頭一次擁有這樣的權力,內心激動萬分,就連呼吸都沉重了,他腦中仔細搜刮著得用的人選,頓時想起一人:“黃門侍郎『射』堅,字文固,扶風郡人,少有美名,為公府所闢。”
『射』堅今天下午在皇帝鑾駕前給他解了圍,王斌投桃報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這個『射』堅我見過,但似乎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舅父舉薦他,一定是理由的吧?”無論前世今生,皇帝從沒聽過『射』堅這個名字,想來是個小人物,只是不知道王斌看中了對方哪一點。
王斌想了半天,好容易想起在與一干奉車郎官的閒談中談及的一段故事:“『射』堅祖上曾姓謝,曾與北地謝氏是同族,其始祖謝服為將軍時,天子認為謝服這個名字不好,於是詔改為『射』,後世子孫遂以『射』為姓,輾轉居於扶風。『射』家跟御史中丞皇甫嵩乃是世交,其弟『射』援閒居在家,亦有賢名。”
皇甫嵩!漢末三將之一的皇甫嵩?
皇帝立即從床上跳了起來,一臉驚愕的站在王斌面前:“你說什麼?皇甫嵩?”
這舉動把王斌嚇了一跳,他很快穩住了心神,給予皇帝肯定的回答:“是,『射』堅與安定皇甫氏乃是世交,御史中丞大其一輩,『射』堅素以子侄輩待之。”
皇帝腦中登時記起幼時看三國演義,開篇第一章就是說皇甫嵩、朱雋、盧植三人各領精兵,分三路討伐黃巾起義,就此拉開了三國的序幕。王斌歪打正著,無意間給了皇帝新的思路;拉攏『射』堅,再利用『射』堅影響皇甫嵩,在刺董之後,董卓遺留下來的軍隊可不是呂布一個小小的中郎將就能全盤掌握的,有皇甫嵩這樣的名將領兵作為奧援,足夠與王允抗衡。
皇帝比誰都清楚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只要有了兵權,還怕政權拿不到手上?
“善,舅父所舉的當真是個能人!”皇帝撫掌道,“若是能憑藉『射』堅,接觸到皇甫嵩,待誅董之後命其手掌長安諸軍,便是王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