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17 廢墟上的兒童節(2)
新建小學有教學樓四層,每層三個班,共有班級12個,學生687人。地震那天,在校學生680人:一年級和學前班的孩子在平房學習;高年級兩個班的孩子在教室外上體育課和練習跳舞;其餘二到六年級的學生全在四層教學樓上課。災難降臨時,四層教學樓房瞬間轟然倒塌,580多名師生全被壓在下面。十幾秒鐘前還書聲琅琅的校園,頓時化為一片廢墟;十幾秒鐘前還活蹦亂跳的生命,瞬間變成一團肉餅!搶救結束,初步結果是:10個班級中,200多個孩子傷殘,326個孩子喪生!
孩子不能死而復生,家長卻欲死不能。從5月12日到5月31日,整整20個日日夜夜,上千名家長都是靠淚水熬過來的。在這20天時間裡,他們流盡了一生的淚水,哭夠了一生的哭泣。他們冰涼的淚水,打溼了前胸,打溼了後背,打溼了孩子留下的書包,打溼透了孩子沒有讀完的課本,打溼了孩子來不及做完的作業,而後滲進岷江,伴著岷江之水,滔滔滾滾,一瀉千里!
但他們知道,悲傷不能解決問題,憤怒換不來公道,淚水無法讓幾百個孩子的亡靈得到平息。
於是,他們選擇了“六一”兒童節!
他們要在這個本該屬於孩子天真活潑的節日裡,在這片灑滿血水與淚水的廢墟上,向孩子表示哀悼與歉疚,向公眾宣洩他們的悲傷與痛苦,向社會表達他們的憤怒與訴求;同時以哭訴與跪拜的方式,和326個不該離去卻偏偏離去的孩子一起,“痛痛快快”地度過最後一個原本應該快樂的兒童節!
而且,將用一個悲壯的祭奠儀式,告慰326個孩子孤獨的亡靈!
9時30分,800多名家長陸續走進校門。他們中,有年輕的爸爸媽媽,有老邁的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或者哥姐弟妹。
校門的左邊,掛著一塊醒目的白布,每位家長進門後,都在白布上寫下自家遇難孩子的名字;校門的右邊,拉著一根長長的鐵絲,上面懸掛著一幅幅悽美動人的輓聯;一撥一撥的家長到來後,便在輓聯上寫下一句對孩子的最後留言。
這800多名家長,都是普通的百姓。他們中,除了下崗工人,就是打工仔;不是家庭婦女,就是“三無人員”(無職業,無工資,無單位)。他們一無官,二無權,甚至數百名學生家長中,連一個小小的科級幹部都沒有。他們唯一的權力,就是哀悼,就是訴說,就是哭泣。
這800多名家長,都是底層的窮人。他們沒有錢,沒有房,沒有車,沒有地。他們很想把孩子的最後一個節日辦得隆重一點,風光一點,體面一點。然而一夜間,地震埋葬了他們所有的家當,讓他們失去了原本就窮困的一切,從一個穿著體面外衣的窮光蛋,變成了另一個徹底*的窮光蛋!為了能和孩子一起過節,每個家長都做了一個鑲嵌自己孩子遺像的鏡框。然而有誰知道,這些為孩子做遺像鏡框的錢,全是幾百個家長想方設法湊起來的!
這800多名家長,都是共和國再好不過的公民。即便他們的孩子已經變成肉餅,化作塵土,埋進廢墟,但他們也要講良心,講公德,也要死死壓住自己岩漿樣的悲憤,大火般的怒氣,依然秉持“顧大局,不添亂”的原則,小心翼翼地履行著他們要做的一切:他們不僅向都江堰市委報告了他們要為孩子過一個兒童節的願望,還向都江堰市委請示了要為全體遇難師生舉行哀悼祭奠儀式的計劃;他們不僅向都江堰市公安局提交了他們致都江堰市委的公開信,甚至用淚水和血水寫給孩子的悼詞,也要親手交到公安局審查。直至正式同意、批准,他們才走進昔日的校園今日的廢墟。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鏡頭17 廢墟上的兒童節(3)
很快,廢墟前一塊籃球場大的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