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3 頁)
[史學研究] 《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作者:鄧蜀生【完結】
地球正在&ldo;縮小&rdo;,而地球上的人口與國家卻正在增多。
作為一個現代人,瞭解世界,認識世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外部世界往往形成一種固定的世界影象,或可稱之為世界觀。中國對世界的傳統影象可稱為&ldo;天朝國家觀&rdo;或&ldo;天下國家觀&rdo;。中國自古對外並不封閉,但卻自居於天下的中心,中國就等於天下。這種&ldo;一統垂裳&rdo;的世界影象,與&ldo;列國並立&rdo;的真實世界影象是根本背離的。17世紀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嚮明朝廷獻&ldo;萬國輿圖&rdo;。後來的明史稿中卻說利瑪竇的萬國輿圖是&ldo;荒渺無可考&rdo;的。一直到鴉片戰爭開啟中國的門戶之後,一般冬烘夫子仍不相信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有一位身居尚書的大官員甚至說道:&ldo;天下哪有這麼多國家?想來只有兩三國,今日稱英吉利,明日又稱義大利,後日又稱瑞典,以欺中國而已!&rdo;對世界之認識如此愚昧,這就是近代中國備受外國帝國主義侵略的內在認識危機之一。
近代中國對現代世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應該說,在近一個半世紀中,這一認識經歷了兩次大的飛躍。
第一次在本世紀初,清王朝覆滅,剪辮子,改正朔,易服色;五色共和旗幟代替了太清國的龍旗;國門大開放;特別是&ldo;五四&rdo;新文化運動的確使國人的世界觀為之一變。留學東洋與西洋成為一時風尚,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有華工出國與勤工儉學之事。這一切說明中國對世界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已被置身於萬國之中,並以各種新方式與萬國打交道。
但認識現代新世界的過程並不是平坦的,仍經歷了曲折的歷程。
中國在變,世界也在變。如果不是用變化的觀點如實地觀察世界,而是按某種僵化的模式觀察世界,仍不可能對變化中的世界形成正確的影象。特別是在最近半個世紀中,世界變化得這樣的快,而一個時期的自我封閉使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又再次落後了一大步,甚至再次陷入&ldo;自我中心&rdo;的影象之中。直到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到來,中國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大開放大發展時期,這樣,又面臨了認識世界的第二次大飛躍。
中國重新進入了世界,世界也重新進入了中國。
中國需要重新認識世界,世界也需要重新認識中國。
在這一新形勢下,《世界100系列叢書》的問世,無疑是推動我國廣大讀者重新認識世界、普及世界知識的一個好的設想,一個溝通認識世界的知識橋樑。
我熱烈祝賀這套叢書出版的成功,並希望有&ldo;500系列&rdo;、&ldo;1000系列&rdo;……陸續的問世。
並祝願整個知識界共同努力,把全民族對現代世界的認識提高到新的廣度與新的高度!
羅榮渠
北京大學世界現代化程序研究中心
1995年2月
前言
&ldo;外面的世界很精彩&rdo;。這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的一句大眾流行語言。它的含義不僅是表達想到外面去旅遊去闖蕩的願望,更深層次的意義是一種對認識世界的嚮往和追求。實際上,閉目塞聽、孤陋寡聞已為人所詬病。明人王夫之讀史之餘感嘆道:&ldo;耳限於所聞,則奪其天聰;目限於所見,則奪其天明。&rdo;關起門來過日子的時代畢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世界100系列叢書》的宗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