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第1/2 頁)
…
燁娘十八歲的時候,他們一家回了京城,雖然決定要外放,但還得回京領差事,這任職的文書,可不會直接從京城飄到他家裡。
再說還要回京辦喜事呢。
寶娘雖然平時對燁娘最是嚴厲,但是在準備嫁妝上頭她卻最上心。
說來實在慚愧,自從寶娘和玉娘雁娘她們一起倒騰那些個鋪子,加上還有不斷出新的連環畫,她這些年賺的銀子,比姜榆還要多。
除了留下必要的花銷,賺到的銀子通通用來買了鋪子,京城的鋪子,哪個時候都不缺人租。
只會隨著時間推移,有更多的外地人加入京城,鋪子也越來越值錢。
本來就繁榮的那幾條街,可沒有什麼人家賣鋪子,那就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雞,誰會賣?
所以他們家當初買的鋪子,都是挑一些還沒發展起來的地方。
如今隨著聚集在京城的商人越來越多,當初那些人氣不太旺盛的地方,也是熱熱鬧鬧的,鋪子的租金也跟著水漲船高。
他們家就這一個女兒,再說嫁的又是鄭家長子,若是他們家給的嫁妝太少,寶娘怕日後她閨女被後來的弟媳給比下去。
所以她一歸京城,就開始清點家裡的鋪子,看看有哪些要給閨女當嫁妝。
玉孃的閨女去年就出閣了,嫁的就是一個勛貴子弟,錢衡有些不滿意,覺得女婿沒有他這個老丈人出彩,怎麼能配得上他閨女?
他倒是有些羨慕姜榆,想像他那樣往下找。
但是玉娘也有自己的想法,她們這種人家,如鄭瑛那般透過科舉來取官的畢竟是少數,畢竟現在朝堂雖然多多地取用寒門?
但是不可否認,世家貴族在出人頭地這塊,自來就比寒門容易。
她閨女自小錦衣玉食,玉娘可捨不得讓她閨女嫁入寒門生活質量差一大截。
並不是說嫁到寒門找不到好人家,而是生活差距上還是有的,只說她和官人婆母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雖然他們沒為了這些事吵過,但是很多時候他們還是會覺得她生活上太過奢侈。
這只能說是觀念上的差距,沒個三四代是改不過來的。
所以她給她閨女找了個勛貴之後,雖然學識上沒有錢衡強,但是也是個年輕有為的好兒郎,鐘鳴鼎食之家,見慣了好東西。
不會覺得她閨女的生活是奢侈。
玉娘嫁閨女也是出了血本了,連當初她嫁妝裡位置很好的莊子都陪了兩座。
寶娘雖然沒法比著梔孃的嫁妝來,但是也求個盡善盡美。
不僅把家裡這些年買的鋪子,挑了一半給閨女當嫁妝。
再把自己嫁妝裡能用上的東西,挑出一大半給閨女當嫁妝。
等到慎郎金榜題名,別人一打聽,好傢夥,姜大人已經悄悄下手了,一個好兒郎就這樣被搶走了!!
姜榆這段時間,忙得很,不僅要嫁女兒,還要會友人。
經過了十幾年的艱苦奮鬥,洪逸果真回了京城。
他這些年在外頭打拼,那真是拼了命地做事,從最初一個只懂得紙上談兵的貴公子,到能到地裡頭和當地的莊稼漢打成一片的好縣令。
初時謝睿根本想不起來有洪逸這號人,甚至這位聖人已經忘記了,有那麼一位意氣風發的進士,因為他的賜婚,為了不留在京城觸眉頭,只好遠去西邊開荒。
但是朝廷之中,幹實事的人不是沒有,洪逸從縣令開始,每年的考核都是最高一等,憑著充實的政績,三年必有一升,一直在西邊勤懇地耕耘。
這上來的摺子次數多了,西邊年年收的農稅都有在增加,洪逸還請教了錢衡,在西邊養的馬,種的甜瓜賣到別處去,那收上來的稅不就多了?
謝睿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