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1/2 頁)
想來想去還是大房家的孩子合適,不說官人和他大哥是親兄弟,這點就能堵住那些有歪心思想把孩子讓他們樣的族人的嘴。人家親兄弟過繼能不合適?那你算老幾你在這說嘴?
就是因為官人跟他大哥是親兄弟,所以他們大房二房關係親近,就算以後三郎私下孝順他親爹孃,她和官人對不起大哥大嫂,三郎孝順他親爹親娘,她能接受。
大哥大嫂在她和官人還沒成親前因為官人讀書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官人這些年對大房多有照顧,她也是清楚的,以後自家的家財都是三郎的,也算是家財的回流。
再就是三郎生得也實在討喜,她心裡怎麼能不喜歡呢,她保證三郎過繼到她們二房她一定把他當成親生的來看待,給他講睡前故事,給做好吃的,做好看的衣裳,元宵節帶他出去外頭玩,給他攢家財,不讓他受到別人的欺負。
至於讀書寫字,官人自己就是教書的,自然是要讓他過一過癮,但是想到官人平時那古板的性格,學堂裡的學生都被他嚇壞了,見到他如同老鼠見到貓一樣乖巧,就是希望以後官人可別還沒跟三郎培養好父子情就手下不留情,把三郎給嚇壞了。
只要一想想以後,她每天在家能給孩子準備午飯,整理上學堂的書箱,下午在院子裡聽著前院的讀書聲給縫個衣裳,或者給孩子做個零嘴兒,等到太陽下山了,給孩子準備晚飯…
到了吃飯的時候就不在是她和官人兩個人沒聲沒息地吃飯,而是有童聲童語的孩子說自己今天跟誰玩了,學到了什麼…
等到學堂放假,她還可以帶著孩子去串門,或去手帕交家裡聚聚,或者帶著孩子回孃家住住,這些年孃家為著自己的事兒沒少費心思,這下子自己家孩子的事總算塵埃落定了,孃家人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暢想著未來,呂氏就覺得日子彷彿有了盼頭,但是看著張氏還有些腫的眼皮,她到底帶不出一絲笑來,對著張氏越發小心翼翼起來…
其實自打她跟官人成親以後,她們二房大半時間都住在鎮上,所以雖然她跟張氏是妯娌,但是相處的時間也不算多,距離產生美,她們沒有什麼衝突可言。
再加上這些年姜家生活水平漸漸上升,雖然前期因為官人讀書費銀子而過了段苦日子,但是回報也是巨大的。
現在大房手底下就有三十畝的良田掛在官人名下,也算是小康水平以上了,人窮的時候才容易斤斤計較,富裕了就越發地修身養性起來,所以這些年她跟大嫂也算和和氣氣。
不過到底因為過繼的事她心中有愧,越發低頭做人。
一個有意討好,一個麵團似的人兒,倒也斷斷續續聊上幾句,就在這時,姜老太進了廚房。
第3章 、古代第一餐
王氏進來的時候,張氏和呂氏正準備上籠蒸餅,這蒸餅就是白麵饅頭,發好的麵團成差不多大小擺在蒸籠裡,上了大灶臺,丫鬟小紅正在燒火,小張氏正在切去年醃的酸菜,這酸菜夾在蒸餅裡吃,夠味兒!
王氏阻止了張氏呂氏要幫忙的做蛋羹的請求,說什麼也要自己動手,張氏呂氏沒法子只好幫忙打打下手,把小灶的火給升起來。
王氏雖然這些年下廚的次數少之又少,但是依然是多年的一把好手,寶刀未老,加上現在家裡廚房的材料多了,捨得放料,不多時廚房就飄出了香味。
這時家裡的人陸陸續續出來了。
姜老頭其實早就已經起來了,他老人家覺淺從老婆子起床之後,他也已經醒了,但是他總不能跟著老婆子一起去廚房裡轉,不合適,所以他整理一番之後往村口裡溜溜。
現在是年底,並不是農忙的時候,像他們這種南邊冬天不會下雪,所以冬天也沒有特別的冷,早起的人還不少,路上遇到了不少挑著水要去澆田的人。遇到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