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2 頁)
一個是因為他們當時還覺得年紀沒到還可以努力努力,再一個就是他們心裡也清楚這些親戚想把孩子過繼到他們名下的心思,不過是看上她家的條件好罷了。
過繼大伯家的孩子,呂氏心裡是一萬個願意的,畢竟這些年她年年跟著官人回鄉下來,每次看到大嫂家的孩子滿院子跑她心裡都羨慕極了。
再說三郎,三郎出生的時候家裡條件已經很不錯了,所以這孩子出生就沒短過吃喝,
就算是家裡第二小的二郎出生的時候官人雖然當了秀才,但是老宅這邊的房子也還沒重起,用錢的地方多著呢,很多方面都沒有現在寬裕。
三郎因為出生的時機好,整個人都白白胖胖,看來可愛極了。
每次看見三郎,呂氏都覺得自己的心要化了。
三郎過繼到他們二房,自然是能享受到更好的資源,因為自己家住在鎮上,官人是個秀才,平時教書,能給三郎更好的資源不說,自己以後只有三郎一個孩子,自然會好好疼愛他。
以後自己的陪嫁都是三郎的,三郎還是叫姜老太奶奶叫姜老頭爺爺,還是姜家的人,一切看起來都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苦的是大房夫婦。
大嫂四十歲高齡生下的三郎,雖然不經常回來,但是就回來的這幾次,呂氏也能感受到大嫂對三郎的疼愛,三郎的年紀跟大郎家的兩個小侄女都差不多了,張氏孫女都有了才有了這個小兒子自然是疼到骨子裡去了。
呂氏知道自己對不起張氏,所以最近對著張氏都帶著一絲討好,呂氏也知道張氏對於三郎的過繼有多麼不捨得。
畢竟現在姜家的日子好過了,又不像以前一樣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大房養得起這個孩子。
但是因為他們二房子女緣薄,竟要讓大房骨肉分離,雖然以後三郎還會回來老宅,但是到底是不一樣了,以後三郎只能喊張氏大伯母,呂氏知道他們二房對不起大房。
特別是張氏,她沒有孩子,但是就是因為沒有孩子,所以她太懂這種要失去一個孩子的感受,她下輩子做牛做馬都會報答張氏的。
就原諒她這輩子自私一點叭,她太想要一個兒子了,這些年,她想要一個孩子都要想瘋了。
剛成親的時候,官人還沒考上秀才,那時候他們都還年輕,家裡老人就算著急也還是以官人的考試為重,她也覺得懷不懷的上孩子不急,看緣分。
但是等到官人考上秀才,她的肚子還是沒動靜,這時候那些個見不得人好的人就開始說三道四,她聽得多了也漸漸覺得是不是自己的身體有什麼問題?
去醫館看了大夫,大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泛泛地說時機未到,開些保養身體的方子來,那些個方子她換了不知道多少個,苦澀的湯汁每天一碗下肚,肚子卻還是毫無動靜。
在她孃的勸說下,她買了個老實巴交的丫鬟開了臉給官人做妾,這世上有哪個女人想要別人來分享自己的丈夫。
官人是那種再古板正經不過的人,說話做事都是一板一眼的,自然不會做出那等忘恩負義寵妻滅妾的事兒來,但是那段時間呂氏還是覺得心裡泛苦,比喝藥還苦。
更苦的是不僅她肚子裡沒動靜,連那小妾肚子也沒啥動靜,這時候二郎出生了。
他們二房當時倒是動過念頭想過繼二郎,但是也只是想想罷了。
畢竟當時她跟官人年紀也不大,想著要是早早過繼了二郎,將來有了自己的孩子,二郎的地位到底是尷尬,而且大房當時雖然孩子不少,但是男孩子也就兩個,到底男孩也不算多,他們二房也沒好意思提。
他們哪裡會想到,直到快四十了,他們二房別說是兒子,就是懷孕都沒人懷上,這些人說三道四已經是常事,她也變得不大愛出門,出門幹嘛,出去一群同齡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