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慈姑謝過她好心提點,等到點了,便與諸廚娘告別出了王家。
不過她卻沒有先回住處,反而背著竹籮筐先去那家當鋪。
如今有了二十貫銀子,身上又有許多賣芥辣瓜的錢,她便心急如焚,想趕緊將那指環贖出來。
誰知道了典當行掏出了當票,臨櫃的小徒弟尋了半天卻愁眉苦臉道:「尋不見那指環裊。」
第8章 醃篤鮮澆頭面、山家三脆
康大松邁著輕快的步伐往馬家走,誰知走到大錄事巷便見妹妹身背竹籮筐拖著腳步無精打採的背影。
他忙上前喊:「慈姑,等等我!」
慈姑轉身見是他,努力擠出一點微笑:「大哥。」
康大松接過竹籮筐,自己背上,皺著眉頭問她:「你可是今兒去王家受了氣?」
慈姑搖搖頭,道:「我去陳牙婆家尋三娣,陳牙婆不在,院裡別的小童卻說她被人買走了。」其實還有一件事是因為指環丟失,可她不想叫大松愧疚,便只說了一遭。
不過立刻轉移話題:「郡主許了我三貫銀子一月呢,又賜了緞子與二十貫銀子。便在籮筐裡。」
康大松嚇了一跳,忙拽過慈姑,加速兩步進了馬家,將門掩上,這才細細問她情形。
慈姑板著手指算帳:「今兒個我去賣芥辣瓜也是大賺一筆,一碟十文,共賣了二十五碟,拋去成本二十五文,如今共賺了貳佰多文。」
「我一月才賺六百文,正好頂賣三天鹹菜?」康大松驚訝得合不攏嘴,連連搖頭,「不成!我要去辭工,安心賣鹹菜。」
慈姑忙制止他:「哥哥莫魯莽,守著書鋪多讀些書才是正理,爹孃在天上有知,也盼著你莫放下書本哩。」
當年慈姑隨著奶孃回到眉州時,奶孃家日子還算小康,她丈夫靠著康氏在黃家的工錢這些年開起了腳店,位於眉州碼頭上,生意很是紅火。
見她回鄉,丈夫康廚子好言寬慰她:「在外頭擔驚受怕有甚好的,不若以後就安心在鄉裡生活。家裡女兒生得像年畫上玉女一般,我與你們買幾個小丫鬟,呼奴使婢,不比大戶人家奶奶太太差。」
康氏這才開顏。她女兒出生便被黃家選中做了奶孃,等女兒長到五歲盧氏開恩讓她將女兒帶進府裡。
康家夫妻得了黃氏善待,不想讓黃家唯一的血脈斷絕,因而絕口不告訴任何人慈姑的身世,只將她做黃家的女兒。
奶孃親女兒離家時不過五歲,鄉人大都不記得她長相,便被康家夫妻糊弄了過去。
慈姑便就此在眉州長大,她一面與哥哥跟著鄰居孩童釣螺螄燒地瓜,一面又被奶孃送到私塾裡念書。這卻是奶孃固執己見,她到底不忍主家那等讀書人家的兒女目不識丁,因而執意要慈姑去讀書。
好在康廚子發家是靠著妻子幫傭才發的家,他又極疼妻子女兒,便求了一位做夫子的遠方親戚,叫兒子康大松與扮成男子的女兒一起在他那裡跟著讀書。
若不是家中突變,只怕康家會供著康大松讀書科舉。當初奶孃一家冒著掉腦袋的風險救了慈姑,是以慈姑便想仍叫康大松繼續讀書,也算是報答他們一家。
康大松聞言也罷:「聽說考中秀才家中便能少交許多賦稅,我若能考上,家中也少些開支。」
兄妹倆湊在一起看叮叮噹噹銅板作響,一時樂得合不攏嘴,計劃起了今後的生活,慈姑道:「一天二百文,一月便能賺六貫,我工錢是三貫,再加上哥哥每月六百文,拋去我們賃房吃飯錢,每月便能攢下近八貫錢。如此一來只不過幹兩月便能開一家小食攤。」
「不,我們先將那指環贖回來!」康大松斬釘截鐵。
慈姑一愣,旋即低下頭:「那指環已經不見了。」
鎮北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