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帝崩,換代(第1/2 頁)
“遺詔”下達完的第二天,安帝就帶著百官正式舉行立太子的儀式。
這著實有些急,安帝卻顧不上那麼多,因為他的時間不多了。御醫之前說他有七八日到半月的時間,可那是說話都困難的狀態。現在他卻行動如常,自然是付出了代價的,代價便是讓原本就不多的時間進一步縮短。
而他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安排好後事,又比如追查曝光自己勾結北磐之事的人,再比如追查刺殺大皇子的兇手……
所以,他的時間很緊。
其中第一件事尤為重要,因此他首先把它給辦了,後面的事之後再說。
但安帝沒想到自己的時間比預想中的還少。
冊封完太子的次日,他開始為後面的事佈置後手,結果佈置到一半,便感覺心臟絞痛,而後張口噴出鮮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不多時,御醫匆匆趕來,幾經診斷後發出一聲悲切哀嚎:“陛下駕崩了!”
這一哀嚎,震動了整個安都,乃至安國。
帝王駕崩,舉國縞素,家家掛白。
悲切的氛圍中,清寧長公主以皇室宗長的身份替安帝操辦了喪事。
在下葬以前,清寧長公主、初紜召集百官開了個會,給安帝李隼定廟號、諡號。
一開始有人提議廟號太宗、諡號武,結果被其他人否了。
廟號和諡號是給皇帝一生蓋棺定論的,得根據其生平的功過來定。
其中廟號稱謂分為“祖”與“宗”,“祖”專指開國皇帝,常見的有太祖、高祖;“宗”則指開國以後的皇帝,常見的有太宗、高宗、世宗等。“宗”這一塊又以“太宗”為最,它一般指整個王朝除開國皇帝以外影響力最大的皇帝。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在孟不知前世,談到唐朝皇帝,不知道唐高祖李淵的大有人在,但沒聽過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極少。
安國建立至今不過一甲子,安帝李隼雖有開疆拓土,但功績不算卓著,且其文治不行,擔不起“太宗”二字。
諡號“武”被否決的理由也差不多。
當今時代的諡號和孟不知前世古代差不多,分美諡、平諡、惡諡三類。
而“文、武”二字是頂級的美諡。
安帝李隼文治不行,自然不能諡號文帝,至於武帝……
還是那句話,其功績嚴格來說不算卓著。
更不用說他生前最後時期還被曝光了“勾結北磐、逼死昭節皇后”的事。
儘管安帝到死也沒承認,可眾人心裡都有數,這無疑是黑點。
因此,給他定“武”這樣的頂級美諡是不可能的。
這一茬過後,眾人幾經商議,最終給安帝李隼定廟號高宗,諡號勇。
高宗有功過參半的意思,放在安帝李隼身上也算合適。
勇字取自“知死不避,勝敵壯志”之意,和安帝李隼的表現相符,其也算美諡,但在這一檔層次墊底,接近平諡。
是以,安帝李隼下葬後,墓碑和靈位上刻的尊號是“安高宗勇皇帝”。
然後他並未按慣例和昭節皇后合葬,而是另葬在一處。
這是清寧長公主提出來的,孟不知、崔白棋、初紜、初國公皆投了贊同票。
眾大臣見皇室宗長、三位輔政大臣和準太后都這麼說,又想起之前那罪狀當中曝光的安帝逼死昭節皇后之事,便選擇附議。
安帝下葬之後的次日,太子李承遠被初紜抱著登基。
待百官見禮完畢,新帝第一道旨意下達。
一通虛頭巴腦的前言過後,乾貨出爐,先是以秉承先帝遺詔之名正式落實了安帝李隼的安排:尊初紜為太后,垂簾聽政;令清寧長公主以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