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第2/3 頁)
的前提是各歸其位,安於其位。這就需要人們對不平等、不合理的社會狀況透過克己,抑制自己的物質慾望和思想要求,加強自己的道德訓練,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等自我約束的方式予以承認和維護。所以,孔子的&ldo;仁者愛人&rdo;是&ldo;愛有差等&rdo;。孔子強調的&ldo;仁&rdo;,更多地是對個人思想、修養、品質、道德等精神方面的一種要求和訓練,是一種道德修養的理想境界。墨子的&ldo;仁&rdo;,要求的是兼愛,即&ldo;愛無差等&rdo;。並且,墨子更多的是強調同利,即要求仁是一種能給人實際物質利益好處的行為。墨子所說的,&ldo;仁,體愛也。&rdo; 和&ldo;義,利也。&rdo;是同一含義,即對仁、義要求應從交相利的角度理解,&ldo;仁者之為天下度也,非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樂,口之所甘,身體之所安。以此虛虧民之衣食之財,仁者弗為也。&rdo; 孔子對人性的認識,更注重它的精神性,注重人的社會性。墨子對人性的理解,更強調它的物質性,也就是人的自然性。孔子認為人性可以透過道德的自我修養,達到仁的境界,而墨子認為,達到了交相利,滿足了每個人的自然物慾,就是仁。
(二)空想的政治理想
兼相愛,交相利是墨子理想的社會境界,也是墨子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理想社會,墨子提出了尚賢、禁慾和非攻三個基本措施。
尚賢擇君擇禮是為了能一同天下之義,使賢君、賢禮能領導、管理社會,實行兼愛。禁慾主要是禁上之慾,要求約束統治階級奢侈的生活,節約物質財富,有利於發展生產。墨子禁慾的主張具體表現為節葬、節用、非樂。只有禁上之慾,才能有利於萬民。墨子認為戰爭對社會財富、生產、生命所帶來的危害實在太大。只有實現非攻主張,各國之間才能相安無事,這有利於人民安居樂業,有利於國家久治長安。下面我們簡要地論述、分析一下,墨子這三大措施的基本內容、目的和之所以為空想的理由。
春秋戰國之際士階層的崛起,特別是由庶民上升為士,成為庶民階層踏上政治舞臺的主要階梯。因此,要求尚賢,舉賢才是當時他們在政治上要求權利的一種具體表現。尚賢就是反對以血統門第世襲的&ldo;任人唯親&rdo;的舉官制度。用&ldo;任人唯賢&rdo;反對&ldo;任人唯親&rdo;是西周官學瓦解,私學興盛過程中政治鬥爭的一種表現。國家政權直接代表了某一特定階級的物質利益,參與國家政權的管理直接關係到本階級的利益。&ldo;任人唯親&rdo;的舉官制度阻礙了士庶階層在政治上的發展,而現實政治制度的腐敗又強烈刺激了&ldo;任人唯賢&rdo;的政治要求。孔子提出了舉賢才,墨子提出了尚賢,就是這股&ldo;任人唯賢&rdo;社會思潮的兩種典型觀點。
孔子要求舉賢才是勸導貴族統治階級能明智地看到舉賢才對治國安邦的作用。&ldo;哀公問曰:&rdo;何為則民服?&l;孔子對曰:&ldo;舉直錯諸在,則民服,舉在錯諸直,則民不服。&r;&rdo; &ldo;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rdo;先有同,赦小過,舉賢才。&l;&ldo; 孔子舉賢才的思想只談君主選拔有用之才,而且大都限於貴族士大夫階層。因為,孔子認為賢才的一個基本標準是克己復禮,且禮不下庶人。另外,孔子也不談淘汰高居官位的不賢之才。所以,孔子舉賢才的思想是在克己復禮的基礎上,對現有貴族統治的一種摻沙子的改良措施。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