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2 頁)
道觀裡:「……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青陽念清靜經,並不像一般道士那樣,面無表情、音調平板,而是加入了音韻的。
道門也有自己的音樂,比如說道士的早壇功課,會以《澄清韻》作為啟首的經韻。
道樂一般莊肅沉靜,清虛淡雅,給人一種彷彿正與神明對話、禱告的縹緲無我感,聆聽下來,彷彿受到了心靈的滌盪。再加上青陽固念清靜經,本身就是為了仙緣修行,也是為了鎮邪驅祟,其中自然帶上了道行、威儀……
「……」一手拿糞球,一手拿泥巴的孩子,步伐逐漸變慢,原本對搗亂的興奮勁兒從臉上消退,眼神緩緩放空起來,心底突然生出人生三問:
……我是誰?我在哪?……我為啥要掏糞球?
啊……好髒的,愛乾淨不好嗎?
嗯……沒錯,搞事實在太鬧騰了,我覺得坐下來,靜靜地聽聽這個曲兒挺好……
像魔怔一樣,孩子們或抱或抓著原本準備好的搗蛋用品,緩緩走到青福觀牆邊,慢慢滑坐下了,一個個跟小老頭、小老太似的地長長舒出一口氣,仰頭望天。
唉……這天挺藍。
呀……這雲好白。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孩子們靠在牆邊,這麼叉著腿,放空著聽經韻,莫名就感覺呼吸都順暢好多,空氣一下變得好清爽啊,小小的身體也沒有以前那麼沉重了,總之就是舒服。
青福觀坐落的這條小窄巷,聚居的都是秦淮最貧寒的人。
雖然享有自由,但日子過的未必能有大戶人家的僕役好。一間茅草屋、牛棚,甚至茅廁外,都可能住著一整家人。
大人們白天忙碌養家,晚上得等到很晚才得閒,這時候再來找孩子,卻突然發覺——原本從早到晚到處亂竄的小蘿蔔頭呢?
你家看到了嗎?沒有,那他家呢?
互相間問了一圈,一直問到靠近青福觀的人家,他們才知道:
「什麼?一早就一起跑去青福觀了?幹嘛,鬧事兒?也不能啊,一群小屁孩能有多大點精力。鬧也鬧不了這麼久吧,也不曉得回家!」
「……啥?坐在牆角發呆?我家那二娃??他那屁股能挨板凳上半盞茶,我都得給祖宗燒高香了!」
「哎!小孩的事情誰能講清楚,趕緊把娃兒帶回來就行了!」
於是大家長們一塊兒趁著月色,摸到青福觀外去,正準備開口呵斥,待看清孩子時,又不約而同地噤了聲。
孩子們兩三個靠在一起,背倚著青福觀的牆壁,睡得格外香甜,是哪怕在自家的床上也不曾有過的。
或許是條件太差,或許是小孩金貴,在這條無名的、被秦淮所遺棄的小巷,孩子總是格外容易生病、夭折。
健康的大人還好些,年老、年幼,或是病體虛弱的人,成年累月的睡不上好覺,尤其是嬰孩,成宿的哭鬧,幾乎沒個閤眼的時候。
可現在呢?李家老大看得清清楚楚,自家二娃正背著麼弟的襁褓,兩人都睡得呼呼的,活像之前夜晚沒完沒了翻身、起夜,哭鬧不已的人不是他們一樣。
——就是有些孩子的造型比較奇怪,手裡還捧著堆糞球,這都能睡得呼哧呼哧的。
「……這小兔崽子,就這麼一件衣服啊!弄這麼髒,回去就得打。」
話說是這麼說,但大人們到底是疼孩子的,有人上去輕手輕腳想抱起孩子,可才一出道觀三尺,原本睡的正香的李家小兒立即就被驚醒了,接著「哇——」地一聲哭出來。
青福觀三尺以內,有青陽刻下的符籙驅邪鎮祟,三尺以外,卻是陰魂的自由遊蕩場。
睡得香沉的孩子們頓時被吵醒了,打著哈欠睜開眼,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