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4/5 頁)
朱道臨大度地笑道:“既然已經全權託付給你,我還操那份心幹什麼?明天我也要進城一趟,不過恐怕沒時間去見你,和孟山兄商量完建造的事情,就得到上元縣衙和江寧縣衙拜見父母官,看能不能從滯留在城裡城外上萬流民中,挑幾千人回來幹活。”
“哦,我差點兒忘了……有件大事還得麻煩你,能不能幫我購買兩萬石糧食運回這地方?順便請你的成衣鋪子儘快做五千套暖和的冬衣和五千雙布鞋送過來?”
應昌培驚愕不已:“你是想變著法兒以工代賑?”
“沒錯,是這意思,不過這裡面私心居多,眼下流民越來越多,兩縣父母官這段時間恐怕也睡不著覺,我現在既然有能力,就幫他們一回,留個好印象以後好辦事,也藉此機會樹立我紫陽觀和道教的聲譽,一舉多得之事值得幹。”朱道臨毫無隱瞞地解釋道。
應昌培心裡非常欽佩:“別把自己說的這麼不堪,這是天大的善舉,我定會鼎力支援,回去就馬上辦。”
“那我先謝你了。”
朱道臨陪同應昌培慢慢下山,一路就貨物銷售和回款事宜相互商量,不知不覺來到停在溪邊的馬車旁,經應昌培的介紹與年逾四十孔武穩重的車伕見面。
朱道臨詢問之後才知道,剛從軍中退役的車伕至今仍是個毫無牽掛單身漢,朱道臨意外之餘深感滿意,叫過師弟玉虎負責把夫安頓好。
告別完畢,急著趕回去的畢應昌培鑽進自己的四輪豪華馬車,還沒來得急走,朱道臨又過去了:
“差點兒忘了件大事,兩種繡像話本給我各留幾套,我師伯師叔和師兄弟們還沒看呢,千萬別為了幾個銀子全都賣了,下會進貨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呢。”
應昌培無可奈何地答應下來:“還有什麼差點忘了的大事儘管說,我不急。”
“太好了,乾脆你留下喝一杯再回去吧,說不定等會我又能想起什麼大事來。”朱道臨樂哈哈反擊。
應昌培立刻關門,大聲吩咐車伕趕快走,走出老遠身後還聽到朱道臨爽朗的笑聲。
比無賴比不過的應昌培惱火不已,可很快就搖著腦袋笑了起來,笑著笑著忽然想起朱道臨在矮崗上教訓自己的一席話,越想越覺得朱道臨的話有道理,越想越懷疑自己一直以來接受的各種觀念。
馬車進城之後,心事重重的應昌培沒有急於返回應家總號,也沒回自家宅院,而是吩咐車伕把車趕往應家祖宅,他要把朱道臨教訓自己的一席話告訴睿智的父親,請父親幫助自己辨別真偽,為自己指引方向。
第三十章 無妄之災
透過賑濟災民樹立道教的聲譽,透過以工代賑加快紫陽觀和紫竹園的建造速度,是朱道臨與師傅玄青道長和幾位師伯師叔反覆商議之後定下的策略。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朱道臨代表的紫陽觀和紫竹園順利獲得上元縣、江寧縣兩縣官員的大力支援。
官場有句名言: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金陵城乃是大明朝陪都,一直保留南京六部,衙門設在金陵城中的上元、江寧兩縣官員腦袋上頂著一大群省部級、廳局級上官,無疑是大明朝想一小撮最倒黴最慘的苦逼了!
因此,日夜擔心上萬流民聚眾鬧事的兩縣官員比誰都積極,不但派出大量胥吏衙役協助朱道臨轉移流民,兩位縣令還親自前往建設中的紫陽觀,借視察之名向德高望重普濟天下的玄青道長和他的師兄弟致以衷心感謝,並鄭重承諾將會在土地購買和作坊碼頭等手續報備等方面,給予紫陽觀和紫竹園最大程度的支援,紫陽觀藉此機會獲得了鐵器作坊的特許經營資格。
擴建中的紫竹園在朱道臨的管理下一直做得很好,不但收留兩千餘青壯流民參與建造付給工錢,還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