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 股份制改革(第1/2 頁)
華夏的股份制改革,早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便已經開始萌芽了。
1984年7月20日,帝都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這是華夏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而到1990年12月19日魔都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華夏的股票交易才正式登堂入室。
九十年代,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並選擇上市,是當時大型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改革過程。
而長江機械廠的廠高官夏慶,卻是頗具眼光。
早在一九八八年,魔都證券交易所還在籌備階段,華夏沒有幾家企業敢吃螃蟹的時候,他便在廠裡率先提出了要進行股份制改革的建議。
長江機械廠申請進行股份制改革的提議,也得到了冶金部的支援,並同意了長江機械廠進行股份制改革試點的申請。
經過兩年時間的準備,到了1990年時,長江機械廠的股份制改革就已經進入到了實際實施階段了。
整個長江機械廠總股本接近六億人民幣。
其中國家股份為四億左右,企業股份一億多元,剩下的六千多萬股份,則屬於職工股份。
但這個職工股份,卻並非免費配發給每名職工,而是需要職工出資購買。
白澤記得,廠裡進行股份改革時,每位職工配股一千股,幹部配股五千。
而且配股購買並非自願,而是帶有強制性質,每股作價一元,所有廠裡的幹部職工都必須認購購買。
換而言之,長江機械廠每名職工需要拿出一千元錢認購股份,幹部則需拿出五千元認購。
這事在廠裡引發了不小的風波。
大多數的職工都不懂什麼股份不股份的,更不相信廠裡宣傳的,未來長江機械廠的股票能夠上市交易,所有職工都能從中牟利的說法。
不少老職工,甚至因為配股的事情,堵到夏慶這些廠領導的家門口去破口大罵。
他們認為廠裡的領導強行要求職工集資認購股份,就是在搞貪汙腐敗,就是在禍害工人。
在大部分職工平均工資只有一百來元的年代,廠裡搞股份改革,要求每名職工認購一千元的內部股份,對於許多家庭而言,確實是個不小的負擔。
雖然絕大多數的家庭,都能拿的出這筆錢,但卻誰也心不甘情不願。
即便是那些廠裡的幹部,當初也是咬著牙,東拼西湊拿出了五千元錢認購股份,背地裡沒有少罵包括夏慶在內的廠領導。
但白澤卻記得很清楚,僅僅半年後,1991年長江機械廠的股票,便續老八股後,第二批在魔都證券交易所上市了!
這是也夏慶這位廠高官在任時,做出的重要工作之一。
長江機械廠的股票成功上市後,前幾年因為企業效益好,股價倒是不錯,一路走高。
雖然不如魔都證券的老八股、深市證券的老五股那樣,能夠成為百倍股、千倍股甚至萬倍股。
但長江機械廠的股票卻也是1990年證券市場啟動後,a股市場161只十倍股之一。
股價最高時,達到了十七元左右。
長江機械廠的市值,也由六億左右,上漲到了近百億。
但隨著市場大環境變化,在夏慶退休後不久,長江機械廠隨之步入困境,股價也一路狂跌。
進入兩千年後,在連續虧損兩年後,長江機械廠的股票被列入了st版塊,後來破產重組被兼併,長江機械廠的股票也最終黯然退市……
但不管未來如何,在九一年,長江機械廠的不少職工,還是因為內部配股,隨著股票上市而小賺了一筆,並在當時引發了一股炒股的熱潮。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職工都賺到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