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第1/2 頁)
此前他已出征多次,她皆親送,卻無一次如今日般,心裡隱有不好的預感。
慕容檀大笑著登馬,望著她的眼裡滿是志氣與自信:&ldo;區區朝鮮,十年前我能拿下,如今更不在話下!阿拂,你且等著,一個月後,我定得勝歸來!&rdo;
端禮門外皆是劉善等近臣,宋之拂不敢多言,只笑祝他旗開得勝,望著他背影直至消失,方含著隱憂回長春宮。
孫嬤嬤替她斟茶,說了兩句閒話:&ldo;想十年前,王爺便大敗朝鮮,那李氏還曾許嫁公主與咱們王爺呢!此番定也是一樣的順利,姑娘勿憂。&rdo;
許嫁公主!
宋之拂一頓,終於想起來了!
前世的慕容檀曾娶二側妃,除卻那已經去往蒙古的杜海月外,另一位,便是李氏朝鮮的公主。
這位公主乃先前曾許嫁燕王的公主之親妹!
李氏朝鮮素為大齊之附庸,其國君為在大齊內亂夾縫中求生,遂欲兩面討好,被慕容檀打敗後,為求和而出聯姻之策。此女正該隨慕容檀戰勝後同歸,並於三月後入門為側妃。
宋之拂心裡暮然泛起落寞與酸苦,怎麼也止不住。
若是數月前,她大約只想著替自己日後立足早做打算,可如今他待她那樣好,她哪裡還能那般灑脫?
只怕到時空自傷懷。
……
慕容檀此戰果如所料,所到之處,接迅捷取勝,李氏朝鮮早嘗過燕軍鐵蹄之厲害,為免受戰亂,幾乎不戰而降。直至燕軍挺進皇城,國君更是領諸王子親迎。
如此有失國君風骨之作為,令金陵大為震怒,皇帝隨即下詔怒斥朝鮮。
訊息傳至北平,燕府上下皆一片歡欣,唯宋之拂,喜憂參半。
算算日子,那位公主該來了吧。
七月,暑氣正盛。
燕軍得勝歸來,一路自朝鮮到北平,除那原有的兩萬精兵,赫然還有李氏國君的一子一女,王世子李芳灝與五公主李芳姬。
朝鮮國君雖未明言要嫁女和親,只以子女為質,其意圖卻不言自明。
前去打聽的家僕們早已瞧見,那朝鮮公主的馬車氣派又精緻,絲毫不輸王妃的車架,因而回來時戰戰兢兢望著宋之拂,生怕她氣惱。
可宋之拂哪有閒情生氣,只稍憂愁一瞬,便打起精神往端禮門處迎。她經了這樣多日自我折磨,總還是得盡著王妃的本分。
到得端禮門不多時,慕容檀的坐騎便小跑而來。他剛肅的面目自一見門邊頂著烈日相迎的宋之拂,便不覺露出欣喜滿足的笑。戰場建功立業,歸家如花美眷,哪還有比這更快意的?
那烈日下的小女子,粉白的小臉染著緋紅,細密的汗珠自額角沁出,瞧得人直心疼。他下馬快步過去,一手輕抬她面頰道:&ldo;天熱,你不必如此苦等。&rdo;又細細端詳,蹙眉道,&ldo;怎清瘦了些?可有不適?&rdo;
&ldo;暑氣重,食的少了些罷了,不礙事。&rdo;她勉強笑著,一雙眼睛卻悄悄轉過,瞥見後頭姍姍來遲的隊伍裡,下人口中那架&ldo;不輸王妃&rdo;的馬車。
三駕的馬車,外覆華錦,果然氣派非凡,緩行至階下,便有一朝鮮女子打扮的年輕婢子在車前擱踩腳蹬,輕掀車簾。簾子裡,先伸出一隻纖細潔白的手,丹蔻美而不艷,緊接著,便步出一身段纖柔,面目明亮艷麗的年輕女子,通身茜色朝鮮長裙,頭梳單髻,行止端莊,氣度不凡。
此女當是朝鮮公主李芳姬了。
她一步下馬車,便先轉目瞧慕容檀,沖他笑過,方側目瞧他身旁之女。她素來自負美貌,朝鮮王室無出其右者,今日見這位燕王妃,卻著實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