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第2/5 頁)
天子以雷霆手段處理了一場鬧劇,首輔的權力交接也有驚無險。滿朝官員乃至天子本身終於可以將精力重新放到政事上。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正德新政處於推行的最關鍵時期,此刻任何一個細小的改變都會讓大明帝國往完全不同的方向走去。
。。。。。。
。。。。。。
第五百七十三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 【4000字二合一大章】
李西涯致仕,謝四明接任。
大明首輔大學士的權力交接順利完成。
雖然其中也有一點小插曲,但總得來說並沒有產生大的影響,屬於可控範圍內。
值此革舊鼎新之時,滿朝官員都對新首輔送上了祝賀。
不管是六部尚書,還是都察院都御史,亦或是科道言官,他們極盡溢美之詞將謝慎捧成了千古明相。
這和楊一清發難時百官的沉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時文官們大多是一種看熱鬧觀望的態度。不急於表明自己的態度站隊,要等到一方顯露出勝勢再做決定。
這其實是官場生存之道,無可厚非。畢竟除了親孃老子沒有人會無私的站在你的背後。
重要的是這些官員能夠真正支援謝慎的新政,為大明改革出一份力。
能做到這些,謝慎就很滿意了。
至於楊一清,沒有人會在意他的死活。
流放瓊州府那等蛇蠍遍佈之地基本宣佈楊一清官場生涯的結束。文官們談起這位昔日同僚時最多也就是感慨幾句。
沒辦法,跟誰鬥不好偏偏要和天選之人鬥,那不是找死是什麼?
按下這些且不提,卻說三年後也就是正德八年,土豆和玉米在大明兩京十三布政司全面推廣種植。
經過三年的努力,大明百姓們終於接受了這種外來新作物。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大明百姓尤其是莊戶人特別守舊。
對舊的東西極為堅信,而新的東西要想被接受需要極大的努力。
再加之皇權不下縣,大明政令最多傳到到縣一級。
再往下,僅僅靠官府是推行不下去的,需要地方族長的配合。
這樣一來,便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交易,複雜程度遠超常人想象。
當然,真正種植後,百姓們嚐到了好處接下來不用官府倡導他們都會主動進行種植。
這對大明可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明朝最終亡國就是因為土地兼併太過嚴重,絕大多數土地和財富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這種不正常的貧富差距自然引得窮苦百姓心中不平衡,被有心人一忽悠就揭竿而起,與朝廷拼命了。
再加上北面有個養寇自重的李成梁,本以為一切盡在掌控,結果玩脫了把女真人養肥被一波平推亡了國,實在是太悽慘。
現在好了,有了高產糧食解決了吃飯問題,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不會爆發了。
明代的百姓其實和歷朝歷代的一樣,都十分馴順。只要讓他們能吃飽飯不餓肚子,就不會扯旗造反。
畢竟誰也不想過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提心吊膽的日子。
當然,土地問題才是根本,僅僅解決糧食問題而不解決土地問題遲早還會出問題,只不過矛盾爆發的會更慢一些。
這也是謝慎極力推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相較於新作物的種植,土地改革遇到的阻力更大。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土地是縉紳地主的命根子。土地改革就是拿刀在他們身上割肉啊。
但是這肉不割又不行,不割這肉大明朝就會生瘡腐爛,最終轟然倒塌。
謝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