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追債的上門(第1/2 頁)
張超說的並不假,九十年代私人汽車真不多。
尤其是經濟不是很發達的內陸省市。
轎車還是以公車為主。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轎車還是很寶貝的,單位建房子,會在一樓專門建車庫,三面圍牆,一面出入口,一輛小車一個車庫。
生怕汽車被太陽曬壞了,被雨水淋壞了。
所以周宇他們把目光放在農用車上也沒有錯,畢竟改革開放搞活了經濟,貨物運輸需求增長極快,尤其是農村的貨物運輸。
周宇大力發展農用運輸車輛生產,也算是符合實際。
可是眾生李振華卻很清楚,國家的乘用車市場發展速度實際上超過了所有專家的估計,在03、04年乘用車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部分地方開始大規模普及家庭轎車!
現在是99年,還有三四年就是第一波大規模普及家庭乘用車的年代,現在投資建設,剛好趕上!
這個家庭乘用車市場的規模,遠超農用運輸車!
而且現在的濱州農用運輸車已經受到其他同型別車企的挑戰,日子越來越艱難了。
正是轉型的機會。
“周董事長,張副市長,不要低估我們人民的購買力!”
李振華笑道,“我覺得乘用車時代很快就要到來。乘用車才是未來。我們可以超前一點,現在就開始研究乘用車專案。
乘用車是高新產業,會推動我市的產業升級。同時,乘用車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很多,會帶動一大批相關的配套產業,為我市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城市財政也會大幅增加!”
“是,市長說的對。”周宇作為汽車製造行業的專家,他當然知道李振華說的有道理。
但是他更清楚自己企業的短板。
於是說道:“市長,我承認乘用車的前景。但是我們的技術水平和裝置真的無法和三家車乘用車企業相比。如果我們要上馬乘用車專案,必須要大規模更換裝置、產線才行,這需要鉅額投資!靠我們企業恐怕做不到。”
張超:“是啊,搞汽車,需要的資金非常龐大,即使我們市政府,都不一定有這筆錢!”
李振華卻不以為然,說道:“這些困難都可以想辦法解決。只要專案有前途,有利於發展我市經濟,有利於地方發展和造福人民,我們就要想辦法積極推進。”
周宇和張超不說話了。
李振華這樣說,等於是定調了,他們自然不會再反對。
況且,從內心來說,他們當然也希望自己的這個地方出現一個龐大的乘用車產業城。只是覺得不可能罷了。
不過既然市長這樣堅持,作為下屬,服從就是。
“這樣吧,這個事情今天先到這裡,周董事長,張副市長,過幾天你們到一下我辦公室,我們就這個問題再仔細研究一下!”
李振華也不指望今天就能決定專案,畢竟今天是視察,瞭解情況為主,於是說道。
“好的,李市長!”
“好!”
兩人紛紛答應。
從汽車廠出來,李振華又去了其他幾間規模相對較大的廠意調研。
很快,這一天就過去了。
第二天,李振華繼續調研。
不過不是去企業,而是到下屬的區縣調研。
做為市長,必須要做到對自己的地盤的基本情況心中有數啊。
……
“市長在嗎?我要見市長!”
這天,李振華正在辦公室辦公,門外忽然傳來吵鬧聲。
“程老闆,你幹啥,這裡是市長室,不是建設局。你要錢應該去找建設局、分管副市長!一級一級來。你不能直接找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