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頁)
低價格,從而能夠對私鹽形成衝擊。”
“推廣曬鹽法,為了避免私鹽氾濫,鹽稅流失。臣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由國家統一劃定鹽池大小,對鹽池的規格做出詳細的規定。如此一來,就能估算出鹽池產鹽的大概數目,從而按照這個比例收稅。每年鹽政都要派專人到鹽場預估鹽場產量,並造冊登記,若是一旦銷售鹽量與登記相差懸殊,則可追究匠戶之責。第二將鹽按照質量分為三六九等,這樣國家在收購鹽的價錢也隨著等級而變化,並不會因為鹽的產量增多增加花費,從而造成財政負擔。等級最差的粗鹽在出售的時候,調到與私鹽價錢相等,進一步堵死私鹽的出路。第三,鹽引不得由各地擅自發賣,如同鑄造局一般,由朝廷制定部門統一印造,統一發賣,另外還要置合同簿勘驗,鹽商售鹽需有鹽引,售賣完畢,則對簿銷去鹽引。第四,鹽商販鹽時盛鹽的器皿由朝廷委任匠人統一規格,依樣製造。不許商人使用私物,如此大小定製,商人便不能私自貨買更多的鹽。商人若是有私物裝置的鹽售賣,則依法處置。”
朝廷因為鑄造煮鹽之法的鍋鐅在改制盛鹽器皿之後,並沒有損失,雖然鍋鐅價值大,但是因為器皿數量繁多,甚至比原來盈餘的還要多。因曬鹽法所用勞力不過舊法之十分之一。在摺子的後面,林海對這些因為富餘的匠戶提出了安置建議。前一陣子因為義忠親王的事情各地不少官員落馬,將抄沒的田地拿出來,按人頭分給匠戶,並不是無償的,而且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為期,准許他們贖買,什麼時候把田地的錢還完,以匠戶的身份成為擁有土地的平民。
一入匠籍,就如同家生的奴才一般,世世代代為匠戶。甚至還不如奴才,奴才還有成為贖身的可能。如今這麼好的機會在眼前,甚至還能擁有自己的土地,雖然還要煎熬幾年,但是身處最底層的勞動人民,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受累,他們怕的是生活中沒了希望。起初因為丟了差事而擔心吃飯問題鼓譟的心安穩了下來,擺在他們眼前的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光明前途”,有了這一線希望,哪怕再苦再難都能忍受。
皇帝捧著林海的摺子沉思良久,雖然林海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但是最終這摺子還是被皇帝被留中不發。只是在原來的兩淮巡鹽御史宋大人上折辭官之後,從三品的兩淮都轉運鹽使司都轉運使的林海,接替了宋大人的職位。此任命一出,天下皆驚,羨慕嫉妒的目光全都投在了林海的身上。一下子跨過三品和從二品,直接升任正二品。
雖說越過兩級升官也不是沒有先例,甚至好有一連升三級的呢。但是那大多存在於低階官職中,到了中級官員升任一般都按部就班,更是一級一級的升過來。高階官員的升遷,每升半級都是非常艱難,像林海這樣的可謂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讓人不由慨嘆,林海帝眷之高,為此和林海攀關係的一下子多了起來。就連身為姻親的賈家也因此多了不少人上門。
訊息傳到林府,賈敏並沒有太過意外。在她的印象裡,巡鹽御史一職本來就屬於林海。只是時間上似乎有些早了,書中林海做到巡鹽御史一職時,黛玉已經五歲。現在黛玉才兩歲,也就是說林海比書中早了三年升任此職。那麼是不是其中的人物命運被改變了?
雖然那個摺子被皇帝扣下,皇帝的態度不置可否。但是林海知道,他這次越級升職,不僅是因為上次他“秘密立儲”建議“遲來”的恩賞。因為密帳的事情皇帝對他有氣,現今氣消了,所以升官表示獎賞。而且從側面表明了皇帝對他遞上去的摺子的態度。至於皇帝為什麼沒有按照上面說的作,可能是事關重大,皇帝要考慮考慮,再一個今上執政力求一個“穩”字,皇帝可能是在考慮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來執行!
送走了一撥又一撥來或來恭賀的,或來攀交情的客人,賈敏回房。看見黛玉和釉玉坐在一邊翻著花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