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2/2 頁)
那段決定生死的往事時,腦海的閘門總是那樣沉重而謹慎地開啟,又艱難地關閉。一些回憶讓人思維變得模糊,一些追憶又會使人腦子變得清晰。南僑機工的往事就是這樣……
1937年,日寇全面入侵我中華,國土淪陷,生靈塗炭,中華民族處於危急關頭。800萬南洋華僑義憤填膺,同仇敵愾,積極投身於抗戰熱潮之中。遠在南洋45埠的168名代表,於1938年10月齊集新加坡開會,宣佈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並選舉陳嘉庚為主席。大會透過一項莊嚴的《宣言》,號召800萬南洋華僑精誠團結,誓為祖國政府後盾,出錢出力,支援抗戰。當時,普通司機、修理工、富家子弟、工程師、大學生紛紛唱著《再見吧,南洋》,奔赴滇緬公路。有的不滿20歲卻虛報年齡;有的與未婚妻約好勝利後再相會;有的瞞著家人秘密報名,只在臨行前留下一封家書。
《新華日報》1941年1月27日的報導說,&ldo;幾乎每個人回國來參加抗戰的經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實!&rdo;
南僑總會的成立,標誌著南洋華僑在抗日救亡大前提下,實現了空前愛國大團結,標誌著陳嘉庚是南洋華僑眾望所歸的領袖。在南僑總會的領導和號召下,南洋各地籌賑會進一步擴大和發展,支援祖國抗戰行動的高潮迭起,捐款所得數額巨大。據統計,華僑從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戰中捐款共達13億多元(國幣),平均每年16000多萬元,其中南洋華僑捐獻比重最大。以財力支援抗戰的另一項是僑匯,是華僑寄回祖國贍養親屬匯款,數額比捐款更大。僅從1937年至1943年透過銀行途徑的僑匯,據統計共達55億元(國幣),平均每年約8億元,數額巨大,而其中南洋僑匯居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