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頁(第2/3 頁)
;…&rdo;
奉浥夫人嫁進孟府四十餘年,對壽春侯府算是瞭如指掌,她敢斷言孟守德沒這份膽子,可這幾年孟家在前朝的動作都隱隱指向那隱秘之地,對於那位神鬼莫測的父親大人,奉浥夫人就拿不準了。
&ldo;母親回去吧,趙孟聯姻作罷,太師若有好女,必為中宮之主,希來膝下萱姐晉櫟澧郡主,許其另擇佳婿。&rdo;
&ldo;不成!道萱的婚事變不得,娘娘,這是太爺的意思,你爹他們也不會同意的。&rdo;
趙孟兩家聯手,江山唾手可得,況且,太師入秋以來對孟家在前朝的強硬崛起一直持觀望態度。就目前看來,趙氏沒有開戰的意思。
雖然壽春侯府明面上聲勢驚人,但孟家父子卻處於權力真空地帶。除了孟希來,孟家其餘後嗣並不得人心,幼帝多病體虛,前途難卜,這種時候,趙孟兩家的關係可是越緊密越安全。
&ldo;呵,哀家倒是忘了,太公尚在呢。罷了,這些事押後再議吧,反正孩子們都還小,誰知到時候是什麼光景……&rdo;
孟太后眸中閃過陰霾,對母家前後不一的口吻展開辛辣嘲諷,看來太師罵得對,她就是太過軟弱以致於孟家連謊都懶得在她跟前圓。
奉浥夫人猛不迭被人掀了底牌,看著親生骨肉大改往日作風,她突然從心裡躥出一股寒意,太后與孟家不知何時竟離了心!
政和二年,黃河再發凌汛,河北總督董臻趕赴淮揚行營,親自主持抗洪事務。
朝廷數年的部署在此時展現的淋漓盡致,叢嵐拼著一條老命把戴家留守河南的所有勢力都拖下了水,兩江兵馬早被調回,留在大營裡的都是被打散待罪的原桂西軍團麾下。
自靳家獲罪,這些人便惶惶不可終日,即使躲在河南也心有餘悸,如今總督大人突然拋過來一個戴罪立功、洗刷出身的好機會,傻子才會放過。
戴廣成憑藉其叔父的淫威在河南境內橫行多年,魚肉百姓他擅長,可調兵遣將?哼,用軍營里老卒的話說,&ldo;那真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rdo;。
淮揚行營在蟄伏五年之後井噴爆發,叢嵐大開屠刀,親自在淳化堰口上將戴廣成祭了龍王,但當年淳化毀堤一事時過境遷,為了安定河南官場的人心,太師只剪除了幾波大惡,涉案附吏數百,謫遷發判,董臻自會料理妥當。
經此一役,叢嵐於治河政務算是功過相抵,這位翻過年就六十整齡的老大人連發七道奏疏,乞求內閣放他告老還鄉,但江南如今內鬥不休,蘇袛銘正騰不出手來收拾越發猖獗的瞿國梁,又怎會對攜重功歸朝的老部下輕易放手。
沒卒在黃河任上,那就回京繼續為次輔一黨所用,況且,如今的朝堂上,誰也不確定今日為袍澤,明晨會不會就成了敵手。
外戚坐大,誰能料到孟希來對江南命脈瞭如指掌,一場子虛烏有的科場舞弊案幾乎把江南四大書院全兜了進去,那是江南士統的希望啊,拿捏在後族手裡,滿朝大臣們豈還敢擅動。
若非趙懷珏臨危不亂,動用總督府與整個蘇南的官勢強把白鹿書院從中撇清,那沈蘇顧張幾家留守的宗房分支定也會被一網打盡,從開年至今,太師一直在這件案子裡斡旋,江南數萬士子的生死現如今就懸在西宮一念之間。
如今的內閣算得上眾志成城,幾位閣老協同合作,試圖以營造平靜的朝堂氛圍來壓制住麾下人馬的恐慌,但自三月以來,每日裡還是有不少肱骨門生改投山門,他們痛心疾首卻也是無可奈何。
四月,京中興起春熱,政和帝重病難行,一旬未朝。
</br>
<style type="text/cs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