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票券時代(第2/2 頁)
陳秀娥看了一眼,看到這東西就有點來氣,說道:“這是國庫券,一年扣好幾十塊錢呢,說是支援國家建設。”
“國庫券?”
唐偉東雙眼放出炙熱的光芒。忍不住抓起一張拿在手上,仔細的端詳起來。
這可是傳說中,穿越重生者們必不可錯過的,起家的玩意兒。
上輩子唐偉東看到過父母手裡有這些東西,卻根本不知道它的價值,所以忽視了它的存在。隨著幾十年後網路文學的興起,無數作者筆下的人物透過它攫取了第一桶金,從而踏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
好奇心驅使之下,透過網路搜尋特意瞭解了一下,結果不瞭解不知道,一瞭解嚇一跳,當初他棄之如履,毫不起眼的國庫卷裡,竟然蘊藏著如此巨大的利益,至此,唐偉東才知道自己當年錯過了什麼。
其實,國庫券是國家財政為補充國庫不足而髮型的一種債券,由於是政府的直接債務,有國家財政做保證,可以說是風險極低,幾乎不存在違約風險。
我國早在50年代就發行過國庫券,不過那時候叫“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為的是支援戰爭,穩定民生,恢復和發展經濟。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停發了一段時間,直到一九八一年才又恢復發行。
在國人的傳統意識裡,只有真金白銀才能落袋為安,故此對國庫券認知不清,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人對其聞所未聞,也不太相信到期後真能兌換。
這點從陳秀娥對待國庫券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來,只不過這時代的人覺悟相對較高,就當是少拿點工資,為國家省下點錢,支援國家建設了。
沒辦法的情況下,開始的幾年,國家只能以攤派的形式來發行國庫券。主要針對的是國家幹部,公務人員和企業職工,直接從工資裡抵扣。
很多人還對這樣強行攤派的方式,抱有極大的意見,覺得到手的錢少了,是國家變相的剋扣工資,當時人們根本就不知道國庫券還能流通。攤派到手的國庫券,往往隨手一扔,數額小的過段時間都忘了,就算數額較大,當時覺得肉疼,時間一久,也記不起來到期去兌換。
八十年代中後期,有些腦子活膽子大的人才開始偷偷摸摸的倒騰國庫券。直到一九八八年,國家正式放開國庫券的交易,這才標誌著官方正式表明態度,許可國庫券在市場流通。
當年訊息靈通先下手的那批人,就像挖到了一個金礦,哪個不是賺的盆滿缽滿。再後來,國家對國庫券採取承包銷售,也表明國庫券運作的成熟,那時候個人已經很難有機會再“撿錢”了。
而唐偉東現在又是賣冰棒,又是賣廢品,又是賣魚,一個勁的窮折騰,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積累原始資本,想到時候在這上面分一杯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