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5 頁)
都怪自己貪玩,打什麼屁獵,這下可好,把國家都打沒了。
太康像瘋了似的,把那些打回來的獵物全部推翻在地,還拼命的用腳踩,用腳踢。
可是不管怎麼發洩,他始終要面對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國家沒有了。
這時候,那些跟他一起出去玩樂的大臣說話了,大王,咱們打回去,把斟尋搶回來。太康問,誰來帶兵呢,底下沒人說話了,悲哀啊,只顧著玩,手下一個出色的大將都沒有,假如有彭伯壽那樣的大將,又何愁斟尋會丟掉呢?;‘
罷了!罷了!是自己的跑不掉,不是自己的得不到,太康這樣安慰自己,帶著自己的手下,掉頭就跑,來到了一個叫陽夏的地方駐紮下來,一住就是二十幾年,直至病亡。
六,仲康的假情假意
話說仲康上班後第一天,就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要不要接自己的大哥太康回來,接他回來以後怎麼辦,是不是要把自己的王位還給他呢?說句心裡話,自己是極不情願接他回來的,都怪那個敗家子,媽個屁,只知道玩,把國家都玩丟了,害得自己任人擺佈。你太康是什麼人物,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個垃圾,接你回來有何用?
可是不接他回來也不行啊,家裡還有老二老三呢,還有其他親戚呢?除非。。。。除非是他自己不願意回來。
上班後第二天,仲康還是派出兩個使者,去陽夏接太康回來,只是臨行前,仲康把兩個使者叫到身邊,在他們其中一個人的耳朵嘀嘀咕咕說了好幾句話,才把那兩個使者打發上路。
兩個使者來到陽夏,見了太康,對太康說:“我家大王問你要不要回去,不回去的話,我家大王會把你的老婆兒子給你送過來。”
靠,這不明擺著不讓人回去嗎,太康就是再笨,也能聽出這層意思,幾兄弟感情本來不好,太康知道仲康的為人,自己丟了國家,回去仲康也不會給自己好果子吃,還是不回了,便對使者說:“不回了,就在這裡長住好了,只要把老婆兒子送來,就萬分感謝了。”
兩個使者歡天喜地的回去覆命了。仲康卻裝作愁眉苦臉,逢人就說:“好糊塗的大哥,多希望他能回來團聚啊,可他就是不肯回來,真是急死人了。”那些人就相信了,太康是自己不願意回來的。
不久,仲康就派人把太康的老婆兒子送到陽夏。從此,兩兄弟就再也沒有來往過。
七,仲康的反抗
仲康畢竟是大禹的孫子,流的是大禹的鮮血。這傢伙,平常沒什麼能耐,坐上王位後,在關鍵時刻,還是能讓大家看到他的王者風範。
從太康失國的教訓中,讓他深刻認識到,軍隊和將領對一個國家有多麼重要。他不甘心一輩子做人家的傀儡,他要富國強兵,做一個真正的帝王。他一改以往貪玩的劣性,對下屬和百姓都關心起來,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自己不做個好榜樣,誰會為你賣命呢?
要想不被別人欺負,除了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外,還必須要有一位頂天立地勇猛無比的領軍人物,這個人,是軍隊的靈魂,國家的棟樑。
在眾臣的推舉下,胤侯這個人粉墨登場了。
胤侯是斟尋人,家族世代為官,是一貴族子弟。在彭伯壽手下幹過幾年,由於戰鬥勇敢,又有計謀,曾被提升為副將,只可惜他老爸怕他戰死沙場,託關係把他弄回家,當了一名文官,埋沒了一代將才。現在,在國家需要人才的時候,人們又想起了他,並把他推薦給仲康。
仲康高興極了,親自到胤侯家中迎接,把他視為上賓,好酒好菜相待,並立即封他為大司馬,掌管國家兵權。
胤侯是一個感恩圖報之人,仲康這麼器重他,就是讓他死,他也十萬個願意。
在仲康的指示下,他開始重新組建軍隊,並強化訓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