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四合院的來龍去脈(第2/3 頁)
法院打官司,老頭父子二人一籌莫展,無計可施。
李德寶的一位兄弟,剛好與這個院子裡的一位住戶是發小,聽了這個事情之後,覺得好像是個機會,於是就告訴了李德寶。
李德寶聽說之後,帶著這位小兄弟親自去看了看這個院子,發現這個院子是真不錯。
首先,門口衚衕的道路十分寬闊,相比一般的四合院,門口要開闊很多,小汽車都能並排行走兩輛。院子是廣亮大門,在東北角,佔據一間房子的位置。雖然不及王府大門的氣派,但也是少有的大氣敞亮。
其次,三進院子一共二十間房子,確實是古代一品大員的居所。每進院子無論是影壁垂花門,還是抄手遊廊穿山遊廊,亦或是各種正房耳房廂房,都儲存比較完好。
要說清代官員的住所,也是有等級區分的,不是你想住多大就能夠住多大的。一般親王可以住五進的院子,郡王四進,一品大員三進最多不能超過二十間房子,二品大員不能超過十五間房子,三品十三間,四品十間,以此類推。
當然有些地方也有些破舊,但相對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了。
由於這個院子住的人不多,公家也是用來辦幼兒園的,所以亂搭亂建的情況並不嚴重。
李德寶進到院子裡仔細的看了看,他覺得完全符合王大山的要求,於是就想先找住戶瞭解一下情況。
經過他兄弟的牽線,李德寶把兄弟的發小約了出來,詳細的問了問院子的情況。
院子裡一共六戶人家,都是1964年左右搬進來的,說起來也都在院裡住了20多年的時間。
這六戶裡面,有三戶住的是老兩口,現在都已經退休了,兒子或者女兒都已經成家,單位裡也都有分的房子。
有一戶就是李德寶兄弟的發小,一家四口人,家裡算是比較困難。
還有一戶跟這位發小的情況差不多,不同的是,這戶人家父母具在,還有兒有女。
最後一戶是一對剛結婚沒多久的夫妻,男的以前也是在街面上混的頑主,他爹是個電工,後來在一次維修電路的時候不小心摸著了電門,被電死了,成了因公死亡。單位害怕家屬鬧,除了賠錢外,只好讓他當混混的兒子接了班。
要說這位仁兄,可真是個無理也要攪三分的主兒,從小到大主打的一個蠻橫不講理,如果不是他鬧的厲害,最後也輪不到他接他老爹的班。
這次的事件,也是這傢伙領的頭,除了不想交房租是一回事,更是想弄一些好處。
在他的蠱惑之下,院裡的人都串聯了起來,一起對抗房東老頭父子。
知道了租戶的情況之後,李德寶又與房東父子聯絡上了。房東父子此時一籌莫展,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繼續讓鄰居免費住著房子,又有些不甘心。
聽說李德寶想買院子,大為高興,就像看見了救世主一樣,拉著他不讓他走,非要把房子賣給他。
原本房東老頭的身子骨就不好,他兒子就想把他接到雲南養老,就近照顧。要不是老頭為了要回房子,可能早就去雲南了。
如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又聽說李德寶透露出想買院子的想法,無論是老頭還是他兒子都希望能夠儘快把院子出手,早點離開京城去雲南
但李德寶不是傻子,現在這種情況大家心裡都清楚,即便買了這院子能不能拿到手還不好說,但他知道房東有賣房子的想法就好辦了,無非就是想辦法把住戶搞定。
王大山曾經對他說過,看到好院子別怕花錢,只要是錢能解決的事情都不叫事情。他有底氣的原因也是因為如此。
但他畢竟不能替王大山做主,所以打聽清楚訊息之後,他就給王大山發了電報,希望王大山能夠親自過來坐鎮,他相信王大山,只要他來,肯定能把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