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第1/3 頁)
然而,中國沒有能擺脫半殖民地厄運,成為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志士仁人所要實現的獨立富強,這是毛澤東所說的&ldo;帝國主義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rdo;所決定的。以&ldo;中體西用&rdo;為指導方針的洋務運動決無可能做到這一點。所謂&ldo;獨立富強&rdo;,在當時、在中國近代社會,即意味著發展成工商業發達、政治上民主的資本主義社會,洋務運動怎麼能完成這個任務呢!這隻有讓位於其他後起的政治勢力來逐步實現了。這個&ldo;其他後起的政治勢力&rdo;,緊靠著洋務運動而興起的是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發動戊戌變法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接著是孫中山為代表的領導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
第十九章 洋務運動尾聲
第十九章 洋務運動尾聲
一、成功與失敗
一、成功與失敗
&ldo;洋務運動……從19世紀60年代初開始包括它的尾聲在內,共經歷了40年之久。1895年到1901年應是洋務運動的尾聲。&rdo;
為什麼我認為1895年到1901年是洋務運動的尾聲呢?多年來學術界談起洋務運動,總是習慣他說它&ldo;失敗&rdo;,或者說是&ldo;破產&rdo;、&ldo;徹底破產&rdo;等等。他們以什麼作根據這樣說的?無非是洋務運動搞了幾十年,但甲午戰爭中被打得大敗,這不是洋務運動失敗或徹底破產的標誌嗎?!誠然,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洋務運動的失敗,但二者不能劃等號,即不能說甲午戰爭的失敗,即等於洋務運動的失敗或徹底破產。因為如果那樣認識的話,那就是洋務運動沒有&ldo;成功&rdo;之處可言了。事實上,按照本書各章節所述,洋務運動成功之處是很多的,從全域性看,甚至可以說&ldo;成功&rdo;多於&ldo;失敗&rdo;。在洋務運動過程中,不斷有成功也隨時有失敗,這無論從具體某一企業、事件或從帶總體性的方針路線看均是如此。
歷史學家評價歷史事件或者是戰爭,說它們勝利與失敗、成功與破產,是從政治路線和目的等方面說的,是將事件置於歷史長河規律中考慮的,離開&ldo;目的&rdo;、離開&ldo;規律&rdo;來談成功、失敗就沒有準則了。現從這兩個方面對洋務運動的成功與失敗進行考察。
先從洋務運動的目的方面論述。洋務派官僚興辦洋務運動的動機和目的,已為學術界的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為了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統治,引進和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首先是軍事技術,以便將&ldo;心腹之害&rdo;的太平天國為代表的人民革命運動鎮壓下去,然後在逐漸富強起來的過程中抵禦外侮戰勝侵略者。很明顯,目的是富強起來,既將人民革命鎮壓下去,又戰勝侵略者,以拯救清朝統治;其手段是使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建立新式武裝並發展近代工商業。除鎮壓人民革命是反動的之外,其他一些目的不為不善。問題是這些目的達到了沒有?達到多少?答覆是肯定與否定參半。清政府運用外國資本主義的新式槍炮將太平軍、捻軍和回民等少數民族起義鎮壓下去,維護和暫時穩定了統治地位,史稱&ldo;同治中興&rdo;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就是說它的這一目的達到了。
在人民起義被鎮壓後,對清朝統治威脅最大者當推列強的侵略了,這種威脅雖被清政府稱為&ldo;肢體之患&rdo;,這是相對於人民革命說的,一旦人民革命這一&ldo;心腹之害&rdo;被消除,&ldo;肢體之患&rdo;未嘗不可轉化為&ldo;心腹之害&rdo;,清統治者也未嘗不視為&ldo;心腹之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