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巨龍大白帶出水(一)(第1/2 頁)
銀光閃閃,魚鰭不斷地擺動,在燈光的照射下發出夢幻般的反光。
一條大約兩指寬的不鏽鋼刀。
“還不錯,大概兩三斤的樣子吧!”
解魚進釣箱,用破布擦了擦滿是魚鱗的手,整理了一下天亞上的魚餌,白朋再次拋竿入水。
過去來講釣刀帶魚,首先釣組是串鉤或者是天平單鉤,但是現在麼,如果是玩兒,天亞肯定是首選,生產局的話,還得是串鉤兒。
不過今天這一船人選擇的都是天亞釣法。
“那兜子花鮁子化好了沒?化好了就端過來吧。”
隨著船頭的呼喊,敖慕之端著一大盆解凍的花鮁子給眾人挨個發放。
正常來講,釣刀帶魚最好的肉餌當數秋刀魚,因為那玩意兒腥味兒極大,能更好的吸引刀帶魚。
但是現在手頭兒可沒有醃製好的秋刀魚,只能用花鮁子替代一下了。
況且今天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奔著大帶魚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玩兒,更多的精力和空間還是要留給大金條的。
船中的敖海源拿過一條花鮁子,和自己的150克天亞做了一下對比,選擇下刀位置。
咔嚓!
留下魚尾一段,頭段另做他用。
刀帶魚天亞裝餌也是有講究的,一定要注意從魚尾部距離鉤子尾部3厘米最佳。
如果尾部留的太長,刀帶魚只能咬到魚尾而不咬魚腹,這樣就會造成有口打不住。
做的不好的就像敖博兮那樣,已經打了很多次口兒了,花鮁子都爛了,還是沒有一條魚進賬。
尺寸量好就到了喜聞樂見的分屍環節。
刀子一定要快,鈍刀子剌人,越剌越疼!
刀子不快的話切口部位魚肉容易散開,切得整齊就不容易被水流把魚肉衝散。
切好的魚段敖海源又從中間位置劃開,而且是將裡面的魚肋骨一側給切斷的。
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更好的將天亞整個埋進肉裡。
切完之後,敖海源隨手把旁邊的天亞拿起來,用固定刺壓了一下魚皮,這樣魚皮上就留下了壓過的痕跡。
這麼做也是為了之後埋鉤能夠知道壓到哪裡,好知道深淺。
不過把固定刺埋入花鮁子就完事兒了嗎?
不,還有一道工序,就是捆魚。
一般人用天亞都是這麼幾步。
切魚,埋天亞,捆魚。
而敖海源他們則是對天亞又進行了一下改進,多了一步,在捆魚之前壓入定餌針。
其實就是兩根稍微粗一些的1鋼絲,折成兩個“凵”形狀,然後把兩個再捆在一起,使用的時候把一端固定在天亞上邊兒的圓環上,埋好魚再把定餌針放下插入魚背。
最後再用鋼絲把魚纏好。
這樣做能夠有效減少帶魚的撕咬,魚餌可長時間在水下保持完整性,省餌省時,魚口兒好的時候可以釣更多,效率也比普通的那種高出不少。
捆魚的時候,敖海源特意在魚肉和天亞頭部的位置多纏了幾圈,因為這個地方最容易被海水衝散。
不過為了提高命中率,敖海源在天亞中間的地方又加了一個1/0的三本鉤。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刀帶魚的生活習性是直上直下,吃鉤也是從下往上吃鉤,咬鉤的時候攻擊天亞腹部,命中率能大幅提升,有口兒就能打中。
哪怕是把竿子扔那兒不管,魚咬腹部也會被掛住,這樣就避免了有口打不住的現象。
老敖捆好了自己的天亞之後,就把釣組扔到了自己的正前方,那裡,正是一團金色的霧氣。
金色霧氣敖海源見過的不少了,大魚小魚稀有魚,各種的魚。
但是下